尽管过去的20年里用生活满意度的测量来评价主观幸福感,但是心理幸福感是基于实现论提出来的。心理幸福感强调的是人的自我实现倾向及其所获得的幸福感。Ryff构思了一个心理幸福感的多维度模型,由六个理论上不同的功能成分组成。
①自我接纳:涉及对自我以及自己过去生活的积极评价和认可,对自己多方面的接受,包括好的和坏的方面(例如,我很自信也很积极);②和谐的人际关系:涉及与他人关系的质量,关心他人的福利,欣赏平等的人类关系(例如,我是一个乐于奉献的人);③自主性:涉及一种自我决定感,并且有能力抵抗社会压力,用某种特定的思想和行动(例如,我的决定一般不受他人的影响);④环境掌控力: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的能力,创造一种适合他人需要和价值的关系的能力(例如,一般而言,我觉得我能够掌控我的生活);⑤生活目标:相信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是有目的并且有意义的(例如,我在生活中有一种方向感和目的感);⑥个人成长:作为一个人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感觉,对新经验保持开放以便自己有自知和不断进步(例如,对我而言,生活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和成长的过程)。
为了获得六个不同的基于理论的维度,Ryff(1989)发展了心理幸福感量表(SPWB),由六个单独的分量表组成,直接与上面讨论过的心理幸福感的六个不同的理论维度相对应。关于SPWB的经验研究表明这六个量表维度的得分调节了彼此之间较高的相关(Ryff,1989);与传统的心理幸福感的测量有关系(Ryff,1989);在青年人、中年人以及老年人三组中有显著的差异(Ryff,1989,1991);为基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的一个六因子模型(相对于单因子模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拟合度(Ryff,Keyes,1995)。Keyes等(2002)最近表明组成心理幸福感的六个结构与生活满意度有相关,但是从经验上来看心理幸福感不同于生活满意度。(www.xing528.com)
由于基于实现论的幸福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有关社会性问题解决与基于实现论的幸福感的研究非常少。Chang(1999)对238名大学生的SPSI-R,SWB和PWB进行测量,积极问题倾向与基于实现论的幸福感的所有维度、生活满意度都有正相关。反之,消极问题倾向与基于实现论的幸福感的各个维度以及生活满意度都有负相关。社会性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五个方面在生活满意度和基于实现论的幸福感上出现不同的关系。如,更高的冲动-疏忽型问题解决风格与更低的自我接纳、和谐的人际关系、自主性、环境掌控力、生活目标以及更少的个人成长显著相关。在理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关于问题的定义和明确的表述,产生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作出决策,方案的执行以及结果的确认),我们发现理性问题解决的每一个特定的成分都与更高的自我接纳、和谐的人际关系、自主性、环境掌控力、生活目标以及更多的个人成长显著相关,然而,只有作出决策,方案的执行和结果确认与更高的自我接纳、和谐的人际关系、自主性、环境掌控力、生活目标以及更多的个人成长有显著的相关。
社会性问题解决是一个应对过程。因此,有关应对与幸福感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证据。许多研究已发现即使在控制了人格变量之后,某些应对方式与较高的基于快乐论的幸福感有稳定的相关。张虹等(1999)研究发现,解决问题、求助等策略比自责、退避、幻想策略对人的心理健康更有积极的调节作用。王极盛、丁新华(2003)的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和基于快乐论的幸福感存在密切的关联,较多地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类应对方式的个体幸福感水平高,而较多使用退避、不良情绪和发泄应对方式的个体幸福感水平低。因此,越是能倾向于采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的人,在遇到压力事件时,会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缓解压力事件对他的消极影响,其幸福感水平也要高一些。此外,D'Zurilla和Nezu(D'Zurilla,1986,1990;Nezu & D'Zurilla,1989)指出,社会性问题解决不只是一种问题中心的应对,还可以根据特定的目标(改变情境和减少负面情感)和特定的解决方案(如放松)来实现很多不同的应对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