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网络成瘾:成因与心理机制浅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成因与心理机制浅析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者在大量实证数据、临床案例和严密推理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成瘾的病理心理机制——“失补偿”假说。“失补偿”假说对于网络成瘾的基本解释为:上网行为是青少年心理发育过程中受阻时的补偿表现。“失补偿”假说综合了各项实证研究结果,立足于前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详细阐述了网络成瘾的具体机制和发展过程,综合起来即为对网络使用问题直至网络成瘾的动态病理心理机制。

大学生网络成瘾:成因与心理机制浅析

国内学者高文斌、陈祉妍(2006)针对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综合运用心理测评、深度访谈、脑事件相关电位、心率变异性等多层面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系统、深入地进行研究。研究者在大量实证数据、临床案例和严密推理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成瘾的病理心理机制——“失补偿”假说。

“失补偿”假说是基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而提出的,个体发展的基本过程在该假说中简要描述为:

①个体发展的顺利状态为常态发展。

②在外因与内因的作用下发展受到影响则为发展受阻状态。在发展受阻阶段,通过建设性补偿可以激活心理自修复过程,恢复常态发展;如采取病理性补偿则不能自修复,最终发展为失补偿,导致发展偏差或中断。

③如不能改善则最终导致发展中断。

网络问题的出现有着其内在的心理机制,从常态发育逐步演化为发育受阻,甚至发生偏差和终止是一个过程,这就是病理心理过程。(www.xing528.com)

“失补偿”假说对于网络成瘾的基本解释为:上网行为是青少年心理发育过程中受阻时的补偿表现。如形成“建设性补偿”则完成补偿、恢复常态发展,即正常上网行为;如形成“病理性补偿”则引起失补偿、导致发展偏差或中断,即网络成瘾行为。该假说可以简明地表示为图9-3。“失补偿”假说综合了各项实证研究结果,立足于前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详细阐述了网络成瘾的具体机制和发展过程,综合起来即为对网络使用问题直至网络成瘾的动态病理心理机制。

图9-3 “失补偿”假说图示

综合这几个模型,我们可以发现,理论模型注重互联网的特点,而且都特别重视个体自身的一些易感性因素,如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非适应性认知以及精神病理学因素等。因此病理性网络使用是一种人机交互作用的结果。使用网络的人非常之多,而其中只有少部分人会发展成病理性网络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