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汉以来北向交通:四川文化简史

秦汉以来北向交通:四川文化简史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入秦以后直至近代,中原与四川的往来交通线主要还是金(石)牛道和褒斜道。其全长600公里,在四川境内长达400公里。其开通后,经历代不断整治和养护,成为蜀地通往中原与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除去金牛道、褒斜道外,秦汉以降沟通中原与四川盆地的主要交通干道还有:剑阁道 系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主持开设的川、陕通道。故道 又名陈仓道,秦汉以来往来秦岭南北的道路。

秦汉以来北向交通:四川文化简史

入秦以后直至近代,中原与四川的往来交通线主要还是金(石)牛道和褒斜道。

金牛道 北起陕西勉县,经宁强过七盘关入川,再趋广元、剑阁,以达成都。唐玄宗安史之乱,唐德宗避朱泚之乱,唐僖宗黄巢起义,以及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出陕南移,均经此道入蜀。其全长600公里,在四川境内长达400公里。由剑阁经阆中梓潼一段,古称“剑南驿道”,长150余公里;两旁有柏树相拥,如苍龙蜿蜒,遮天蔽日,称“翠云廊”。金牛道自秦国攻蜀始凿筑,距今已有2300余年历史。其开通后,经历代不断整治和养护,成为蜀地通往中原与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后来的川陕公路也循此道而行。

金牛道上“翠云廊”(文化学者徐志福考察金牛道留影。徐志福供图)

褒斜道 为古代巴蜀进入关中平原的南北主要通道之一,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史记·货殖列传》载,自关中南下巴蜀,“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其南起褒谷口(陕西汉中市大钟寺附近),北至斜谷口(陕西眉县峪关口);最早开凿于战国范雎相秦之时,为栈道。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遣张仪、司马错伐蜀,即经此道。其时已能供大军和辎重大规模通行了。汉武帝时又发数万人大规模整治,达250余公里。其向北接通至咸阳长安的通道,向南连通进入巴蜀的金牛道(一说为金牛道的一部分)。自汉末至五代,南北兵争,大都取道于此。

除去金牛道、褒斜道外,秦汉以降沟通中原与四川盆地的主要交通干道还有:

剑阁道 系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主持开设的川、陕通道。时诸葛亮在大、小剑山间凿石架空,造飞梁阁道,《水经注》谓“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道则称剑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处,唐于此设剑门关,因大小剑山之下隘路如门,故称。(www.xing528.com)

故道 又名陈仓道,秦汉以来往来秦岭南北的道路。自陈仓(今陕西宝鸡东)起,西南行出散关(在宝鸡西南大散岭上),沿故道水(唐以后称嘉陵江)谷道至今凤县折东南入褒谷,出抵汉中。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自汉中经故道出陈仓东进入关中,打响平定三秦之战。此道虽在陕西,却可连接褒斜道而通蜀。《史记·河渠书》“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即此。

子午道和荔枝道 子午路是汉唐间从汉中通往关中的道路。古人以“子”为“北”、“午”为“南”,故名。南朝梁时南端在今陕西宁陕县(西汉至三国时在今安康市),或言在西乡县子午镇。荔枝道北端则与宁陕或西乡对接,向南经陕西镇巴县入今四川万源市虹桥乡,经通江县、平昌县、宣汉县、达州市达川区、大竹县,再转今重庆梁平、垫江,直达涪陵区(妃子园)。一说子午道系荔枝道的北段或陕西段。唐玄宗天宝年间剑南涪州(今涪陵)进贡生荔枝,供杨贵妃啖用,即由此路线抵达长安。或说荔枝道还有三条,一仍在川陕间:由褒斜道、金牛道至成都,再经简阳、资中泸州至合江。二在外省:即从陕西潼关入河南灵宝,再经安徽、江苏、浙江至福建福州一线;从陕西东入河南西南部、湖北东北部,经武汉入江西九江,再南下江西、广东,经广州西进抵广西南宁一线。

左担道 从今平武东北上至今甘肃文县的道路。其须穿越岷山山脉,道路奇险而狭窄。若自北而南下,则担子只能置于左肩而不得易转右肩,故名。

米仓道 从今巴中地区溯巴江(嘉陵江支流)谷道及濂水(汉水支流)谷道达陕西汉中的道路,西汉即已开通。因所经之米仓山而得名。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汉中张鲁为曹操所破,自南山入巴中,据说即经此道。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蒙哥汗统蒙古三路大军攻蜀,其中一路即由此道入川,攻取巴州(今巴中市),再沿渠江而进。

阴平道 从成都绕出剑阁之西转江油,北上平武,通达今甘肃文县的道路。平武至文县一段,即为左担道。阴平道需穿越岷山山脉,虽有险阻,却最快捷。三国魏将邓艾即由此道进军灭蜀;明初傅友德也经此道入川灭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