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影响着一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一定的地理环境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会造就一定的地域文化,会影响人的气质与性格。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东西长1075千米,南北宽900多千米。东连重庆,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面积约48.5万平方千米,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
四川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处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高差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东部为盆地、丘陵;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盆地四周北部为秦岭,东部为米仓山、大巴山,南部为大娄山,西北部为龙门山、邛崃山等山地环绕。盆地西部为川西平原,土地肥沃,土地生产能力强;盆地中部为紫色丘陵区,地势微向南倾斜,岷江、沱江、嘉陵江从北部山地向南流入长江;盆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分别为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
四川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一隅;西南部为横断山脉北段,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山河呈南北走向,自东向西依次为岷山、岷江、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和金沙江。
地理环境对人的气质、性格会产生重要影响。四川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四川经济长期处于滞后的境地。刘禹锡诗云:“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四川经济发展落后,一度成了贬谪官宦与流放犯人的凄凉之地。此外,温润的气候、广饶的成都平原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又使其拥有相对稳定发展的经济环境。(www.xing528.com)
长期以来,外界总认为四川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同时又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若干事实证明,四川文化产生于四川盆地,虽然被大山环抱,却并不封闭阻塞。从文化上看,人才的成长与该地区的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而一定的文化氛围又必定受一定的地域环境的影响。 四川这种群山环抱、平畴千里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类型。多山大川崇岭峻屹之地往往出慷慨悲歌之士,平湖秋月绿水环绕之滨则多出文人才子,而多种文化的交融汇合,则更有利于文化的发展繁荣,尤其有利于集众家所长而成一家之言之才。四川大诗人苏轼在诗中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慷慨之音,又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婉转缠绵之语,更有“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空明畅达人生态度,这显然是多种文化交融汇合的结果。
在四川复杂的地理环境中,既有江南水乡一般烟柳葱茏的平原,也有碎石走马的荒境;既有陡不可攀的崇山峻岭,也有镜湖秋月般妩媚多姿的水乡泽国。这样的环境营造的文化氛围,必然是刚健与柔媚相合,激昂与含蓄相融,探索与自省相契的状况。
优美的自然环境有助于人格的完善,有助于人们审美力的培养,这对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文学、音乐、美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中国历史上,江南多诗人、画家、书法家,与优美的山水风景分不开。优美的地理环境还有助于培养人们良好的秉性及心胸,如果长期处于温润的山水之地,会使人感到畅快、松弛,人的秉性也会变得温和而朴实,为人们营造出和谐的生存环境。古来巴蜀多仙山,风景名胜众多,秀甲天下的名山峨眉,幽远迷离的道教名山青城,域内河川有长江越省而过,岷江、沱江、嘉陵江等纵贯全境,李白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能概括巴蜀山水的美好景象。
四川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四川于封闭之中孕育着开放,于平和之中孕育着躁动不安,独特的地理环境又促使其具备多元的文化基因,这些相承又相悖的冲突形成了四川文化发展的巨大动力,经过长期的孕育而爆发,促使四川文化呈阶段性发展,也使四川人才在文化发展高峰期大量涌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