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建筑习惯障碍解析

传统建筑习惯障碍解析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建筑界似乎有一个心理定势:只要建住宅,就非剪力墙结构不可。剪力墙结构比框架结构混凝土用量大,自重荷载大,导致与自重有关的地震作用大。更重要的是,现在装配式建筑提倡管线分离,剪力墙结构占用室内空间少的优势是建立在管线埋设在墙体内这一落后做法上的。有问题到现场解决的习惯危害性是很大的。国家标准《装标》要求装配式建筑应进行全装修。

传统建筑习惯障碍解析

传统建筑与设计有关的习惯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推行有一定的障碍,包括以下几点:

(1)剪力墙心理定势

半个多世纪前开始的世界装配式建筑大潮主要是从框架结构发展起来的,现在国外高层、超高层装配式建筑应用较多的是柱梁体系的筒体结构,装配式建筑的成熟技术与经验是基于柱梁结构体系的。

在我国,剪力墙结构是住宅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当国家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时,装配式经验不多、技术不成熟的剪力墙结构也仓促上马,开始大规模搞起装配式。但剪力墙结构采用装配式,就目前的技术、经验和规范规定而言,很难达到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衷,效率难提高、工期难缩短,成本却增加不少。

既然剪力墙结构体系目前还不大适宜大规模采用装配式,为什么不换一个思路换一种结构体系尝试一下,非要在剪力墙结构体系上做文章呢?

我国建筑界似乎有一个心理定势:只要建住宅,就非剪力墙结构不可。

日本住宅就很少用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更不用。他们把柱梁体系框架结构、筒体结构统称为“拉面”结构,认为柔性对抗震更加有力。剪力墙结构比框架结构混凝土用量大,自重荷载大,导致与自重有关的地震作用大。日本设计人员还不喜欢剪力墙结构对空间的刚性分隔。

笔者认为,既然装配式建筑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在剪力墙装配式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应打破心理定势,对最终采用什么结构体系进行定量的对比分析,找到适宜的方式。而不是习惯性的又不无勉强地在不大适宜的结构体系上“为了装配式而装配式”。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框架结构,就强调柱梁占用室内空间的缺点,这也是一种心理定势。

一方面,现在的框架和筒体结构体系柱网越来越大,柱梁占用室内空间的影响其实很小。更重要的是,现在装配式建筑提倡管线分离,剪力墙结构占用室内空间少的优势是建立在管线埋设在墙体内这一落后做法上的。如果要实现管线分离,剪力墙体是实体墙,无处埋设管线,就需要做架空层,如此剪力墙体系比柱梁体系占用的室内空间就更大。框架结构、筒体结构采用轻质隔墙,管线可以布置在里面。(www.xing528.com)

笔者并不是断言,综合分析后剪力墙结构做装配式就一定不如框架结构,而是建议建设项目的决策者和设计者首先破除心理定势,在定量细致的分析后再做决定,找到最适宜的装配式结构体系。不能因为简单的一句柱梁占用空间就直接否定其他在国外用于住宅建筑非常普遍、非常成熟的结构体系。

(2)现场解决问题的习惯

传统建筑因为设计不细,发现问题时出个设计联系单就解决了。但是装配式建筑没有这样的机会。有问题到现场解决的习惯危害性是很大的。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了,如果设计忘记预留管线了,构件到现场才发现,解决方案要么是返厂重新制作,这样就会影响工期、增加成本;要么是现场砸墙凿洞,危害结构安全。

(3)设计前期不对话习惯

以往,设计部门在设计时不需要与施工单位沟通,设计前期更不对话。设计图没有交付就没法招标,没有招标连谁施工都不知道,不可能进行沟通。只是在设计完成后,施工前设计交底时沟通就可以了,但是装配式建筑设计时如果不与生产、施工单位沟通,许多必须设计在构件里的预埋件就可能遗漏,如翻转埋件、临时支撑预埋件、支模板埋件等。如此,就可能带来制作与施工期间的麻烦和安全隐患。

(4)建筑结构设计与内装修脱节的习惯

传统建筑设计不考虑内装修设计,大都交付毛坯房。即使开发商搞内装修,也是建筑结构设计与装修设计各自为政,甲方另外委托装修公司设计,现场砸墙凿洞或采用后锚固方式。这种方式对装配式建筑肯定不行。装配式建筑不允许随意砸墙凿洞。其实,现浇混凝土建筑也不该随意砸墙凿洞。

国家标准《装标》要求装配式建筑应进行全装修。装配式建筑不仅需要建筑结构设计与装修设计同步,还应当把装修设计纳入到整个设计的管理体系中,实行协同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