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石雕在国内外声誉的增长和海外销路的开拓,大大促进了石雕技艺和生产的迅速发展。这个时期,青田石雕处于实用观赏品阶段,以实用品为主,出现许多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实用艺术品和部分纯观赏艺术品,同时造就了一批大国名匠。
名艺人周芝山,于1913年率先在青田山口村举办“手工传习社”,教授石雕技艺。他创作的花卉作品《梅鹤大屏》《瓜盒》《牡丹瓶》等12件作品和金针三的《青田石雕刻小屏风》,代表青田石雕首次在国际级的“万国巴拿马赛会”,荣获工艺美术最高奖——银牌奖章。诚如“世博之父”陈琪在《青田石雕参加巴拿马赛会说明书》记载对青田石雕获奖作品的具体评价:“每制一精品,切磋琢磨之工,非经年累月不成,能者又有随机应变之巧。譬如刻一松树,外层常石,里面忽见一白冻,即刻为白鹤或明月,见一红冻,即刻为红日,见一黑冻或苍冻,即刻为乌鸦、山鼠之类。变化之妙,在于其人”。
1915年,美国因巴拿马运河开掘成功,在旧金山举办“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又称“万国巴拿马赛会”),赛会从2月20日至12月4日,历时280余天。与会者31国,商贾20余万家,观众达1 900多万,堪为世界空前之盛会。该年恰好是青田阜山人陈琪被袁世凯政府任命为中国监督和筹备局长,借此浙江巡按使公署批准青田石雕艺人周芝山等集资成立翕和美术公司,购办青田石货,运美国参加巴拿马赛会。
此后,青田石雕生产迅速发展。据《青田县志》记载,清代末年,青田各地石雕艺人一千多人,其中有一批著名艺人各有专长,如尹阿岩的人物、金精一的山水、张仕宽的葡萄山、金南恩的浅刻、董瑞丰的梅花、金叶的牡丹等作品均颇负盛名。他们在艺术上更趋成熟,已十分重视对石料俏色的利用。
民国时期-金针三作品-松鹤长寿瓶,青田石(www.xing528.com)
民国时期-尹阿岩作品-观音,青田石
民国时期-张仕宽作品-葡萄山,葡萄冻
至民国初年,出现了一批专门营销青田石雕的“花旗客”。该时期青田石雕外销的地区主要为欧洲、美洲和亚洲各国,尤以英国和美国为多。“花旗客”们从青田到温州百余里有小汽船可通,温州至上海,再从上海换船放洋,辗转欧美、南洋和其他大商埠。据1931年《工商半月刊》统计,在青田山口村曾设有专门收购“花旗货”的石雕商行,销往国外的石雕以实用品为主,采用普通石料,雕刻粗放,价格低廉,产品有书夹、台灯、花樽、烟灰盒、雪茄烟盒、笔架、中国著名风景等,成批装箱运至美国。年发石雕数量多达2 500箱,每箱头等货值洋一百元,次者值洋四五十元。随着青田华侨将大批的石雕输往五湖四海,世人从此了解中国,继而认识了这些精美绝伦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品。
至抗日战争爆发,海运受阻,外销几乎断绝,国内销路也受到严重影响。大多数艺人被迫改行转业,乃至流落异乡,石雕生产的艺人所剩无几。1936年6月16日,艺人们在山口林氏宗祠成立青田县图书石业工会,9月,更名成立山口图书石刻合作社,会员仅有262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