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特点:市场需求决定专业设置与教师素质要求

高职教育特点:市场需求决定专业设置与教师素质要求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的依据主要是按照市场所需要的岗位需求设置专业。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高职教师的要求会更严厉一些。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突出“双师型”素质要求,这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高职教育特点:市场需求决定专业设置与教师素质要求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有明确的要求。高职教育面向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培养人才,不同岗位(群)有不同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要求。高职教育各专业均针对不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对学生应掌握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把它作为衡量职业技能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并逐步与世界接轨,采用全球性的职业资格证书,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简言之,高职教育要求毕业生不仅要获得大专毕业证书,还要同时获得多本职业资格证书。

(2)注重实践课程,实行“现场教学”。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除按要求开设公共课程外,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则坚持以“够用”“必需”为原则,保证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占总课程的30%~40%,构建了“强能力”“重应用”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技术、技能课教学中,将课堂搬到模拟实验室、车间等岗位工作环境中,实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中锤炼,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得到较大提升。

(3)以“社会化”“市场化”的评价体系为标准。高职教育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办学,评价高职教育效果的优劣,只能由社会、市场来判断。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毕业生从事岗位工作的社会认可度等。毕业生就业率高,则说明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毕业生素质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毕业生从事岗位工作的社会认可度高,说明毕业生所具有的岗位技能、实践能力得到社会的承认。广大高职院校则自觉将这两个指标作为衡量办学成果的标准,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保证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

①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以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而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事物规律的学术研究型人才以及工程型人才。

②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以能力为中心”,强调职业性和适应性。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六条基本特征:

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计划中有较大比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成功的关键;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而普通高等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也有实验、实习等联系实际的环节,但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着眼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③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的依据主要是按照市场所需要的岗位需求设置专业。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其针对性比较强,针对岗位或职业而设定的。就课程设置而言,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其专业设置是以学科为依据。在课程体系上,普通高等教育学校讲求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单一学科课程的系统性,一般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和专业课。

④师资队伍要求。高职教育要求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即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普通高校教师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又应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高职教师的要求会更严厉一些。而普通高校仅要求教师具备基本文化素质、专业知识以及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专业师资团队的素质是决定因素之一。

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突出“双师型”素质要求,这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的。(www.xing528.com)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行的方法是从企业吸引具备高学术水平和学历人员担任专业教师;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学术进修,提高个人学历和学术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引进和吸纳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兼职教师课时比例;有计划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锻炼,进行工程进修,增强实践能力;积极参加专业行业教育培训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组织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学术水平;通过参加产学研活动和实践能力培训工作,提高团队“双师”素质;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工作,通过师徒对接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教学素质,特别是通过说课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离不开教学团队的团结一致、共同协作。按教学目标,分层次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

专任教师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工作积极,富有创新意识,在教学工作中积极改革教学方法,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企业兼职教师是来自于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或专职培训人员,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环节和理实结合教学环节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实验实训室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是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双师”素质的教师,主要承担课内实习、实训教学,课外实习、实训指导,以及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工学结合、社会服务等活动。突出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教学任务。

外聘兼职教师主要是负责指导专业实践教学,在综合实践顶岗实习中发挥关键作用,是实现校企合作教育在思想、理念、方法、措施、技术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青年教师,是教学团队的后备力量。主要承担一些辅助性教学任务。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带领和培养下,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等活动。

上述不同层次的老师,均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力培养为主线,遵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原则开展工作。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实际,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基本要求,以夯实专业基础和拓宽专业知识面,以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任务,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以产结合、工学结合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了自身的培养特色。

⑤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重视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研究型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以发现、验证性实验为主;高职院校则以强化技能训练为特点,因此,要重视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和模拟实习的能力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上,就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针对职业岗位完成一般性的职业岗位训练,学生毕业时成为合格的就业人员,具备某一岗位群所必需的最基本最一般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上岗后能基本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基本不需要较长的适应期。

⑥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用人部门与学校共同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是针对社会发展、企业需要而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因此,相关企业、行业参与学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成为企业、行业参与管理的重要形式。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相关的行业或企业在人才的教育培养和技术的开发、改造和创新过程中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学校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邀请行业或企业有关专家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课程的开发,为企业培养所需的实用型人才,特别是请企业专家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结合实际向学生传授更实用、更通俗易懂的知识。通过依托行业或企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以解决学校办学资金不足的困难。双方共同开发、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和科研课题。而在普通高校,则是自主办学,没有企业与行业的参与。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类的专业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纺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等。他们在具有大部分共性内容的同时,有着一定的内涵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