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月到2002年2月,左理担任宁夏大学副校长,主抓师资工作。当时,学校的师资投入经费不足,教师流失严重,队伍稳定困难。左理认为,稳定教师队伍既要事业留人也要感情留人。“我意识到真正能够稳定住的,其实还是本身出生于宁夏周边地区的老师。我们从这个点切入,稳定住这一批教师人才。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可行有效的。”左理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他强调“在一个学校里面,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办学质量难以保证。”
王玉炯是宁夏当地人。他刚刚毕业,左理就亲自上门拜访,做思想动员,请他来学校工作。当时,王玉炯很想开展科研工作,可是当时的农学院没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对此,左理代表学校向王玉炯作出允诺:建设实验室,满足实验条件,并提供一套一百平方米的住房。最后,王玉炯博士同意来到宁夏大学,成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并先后担任了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宁夏大学党委副书记。
宁夏是农业省区,一直有牛羊养殖,饲料十分重要。现宁夏地区饲料方面的首席科学家李爱华,原是生物工程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员。她长期从事饲料研究,研究热情很高,也颇有成就。但是当时学校的研究条件较差,缺设备。左理给李爱华批了专门的经费,用来支持她的研究。现西部荒漠化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平博士,来自陕西,原在宁夏大学地理系读书,博士毕业后有意调离宁夏大学 ,左理通过多方努力,将宋乃平作为高层次人才成功挽留在宁夏大学。通过政策倾斜,左理为宁夏大学留住了不少优秀教师,逐步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进入宁夏大学校领导班子之后,我认为学校必须定位明确,一切为教师服务,包括尊重教师的自主权,各种待遇要向教师倾斜。”左理说。通过学校各个职能部门不断努力,在服务上得到了较大改进,也为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提供了保障。
1997年年底,原宁夏大学和宁夏教育学院、银川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宁夏工学院四校合并,组建成了新宁夏大学,第一轮合校后,新宁夏大学既有文科也有理科,同时也包含工科和艺术类学科。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更需要提高学校各学科的专业实力和教学水平。对此,左理倡导教师们要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现在是个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意味着教育全球化。我们不能拘泥于宁夏这个小圈子,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全国各类学术性会议。深入社会,确定研究方向,只有激励老师走出去,这样才能引进来更好的教学资源。”左理曾多次到全国各高校参与学术讨论、校际合作等活动,并成为兰州大学客座教授、延边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同时,左理也主张在国际上主动出击,向世界高等院校伸出合作之手。1995年,他代表宁夏大学参加了由宁夏政府组织的赴日本访问团,在此期间与日本岛根大学建立了校级合作关系。双方确立了共同的科研项目——宁夏境内的青铜器研究。这项课题由日本校方出资,与宁夏大学合作进行研究,这也为宁夏大学日后成立的中日联合研究所奠定了前期工作基础。2001年4月中旬,左理率宁夏大学代表团访问巴基斯坦,参加了由国际伊斯兰大学主办的国际学术讨论会,签订了两校学术文化交流协议。此外,他还代表宁夏大学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大学联盟,同时还邀请亚洲及太平洋大学联盟的主要负责人到宁夏大学进行访问,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并与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进行了交流,开始转向实质性的交流合作,宁夏大学与韩国、马来西亚、法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互换留学生。左理在任职期间率先带路,积极走出去,为宁夏大学向国际化大步迈进发挥了重要作用。(www.xing528.com)
今天的宁夏大学已成为省部共建的“211工程”高校。1996年,在参加一次全国性的会议时,左理主动找到国家教委主任,他说:“‘211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西部大开发是国家大战略,而宁夏又是个比较落后的地区,教师队伍难以稳定。如果‘211工程’全都建在发达地区,那些不发达地区的高校如何发展起来?我认为‘211工程’的布局应该全国分布,不要局限于京津沪这些地方。”此后他3次在教育部召开会议和汇报工作中,向部长和主管副部长申述宁夏大学进入“211工程”的必要性。经过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负重拼搏,不懈努力,宁夏大学终于在2008年迈入“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2019年10月9日,档案馆口述档案采访工作人员与左理(中)合影
谈起明天的宁夏大学,左理自信地表示,他相信学校会越来越好,“我们要注意到,宁夏大学在发展,其他大学也在发展。因此,宁夏大学还要继续朝前赶。在院系专业上进行必要的调整,专业的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虽然退休多年,但左理一直在关注着宁夏大学的成长,也一直期待宁夏大学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编校:张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