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忠实激情,致敬宁大热土-朱光曜、田乃祥夫妇实录

忠实激情,致敬宁大热土-朱光曜、田乃祥夫妇实录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光曜、田乃祥夫妻俩就是这样的“支宁人”。除此之外,朱光曜还特别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田乃祥与朱光耀结婚照1981年秋,正在教室里上课的朱光曜,右眼突感不适,急忙送至医院后,被确诊为视网膜脱落。朱光曜不仅是宁夏农学院的马列教研室主任,还曾担任校级人大代表、党代表、党委委员、纪检委副书记,区级第五次党代会代表。

忠实激情,致敬宁大热土-朱光曜、田乃祥夫妇实录

黄思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不计其数的本科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奋斗青春,还有的高校青年教师也纷纷支援边疆与少数民族地区。“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成为当时年轻人最朴素的追求与梦想。

朱光曜、田乃祥夫妻俩就是这样的“支宁人”。他们先后来到宁夏,结缘于共同钟爱的教育事业,虽术业专攻不同,但都在各自的领域内结出了丰硕果实,以此补益边远地区发展,增辉宁夏大学前行之路。

1960年,刚刚从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毕业的朱光曜来到宁夏,先在“中共宁夏区党委中级党校”(即现在的自治区党校)劳动、学习了三个多月,后被调入刚成立不久的宁夏学院。而这里也成了朱光曜近四十年奋斗拼搏的所在地。

刚到学院,富有干劲的朱光曜就被院领导安排兼任了牧医系1960级的班主任。这对于刚毕业半年的他来说,意味着既要备课教学,又要当个认真负责的班主任,还是存在一定的挑战的。

当时他所在的教研室里没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可以对他进行指导,更没有相关的教辅资料,朱光曜只好把本科学习阶段积累的知识竭尽所能地传授给学生们。1962年,筹建中的宁大派朱光曜去中国人民大学进修,通过一年的进修班学习,朱光曜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明显感到熟稔了不少,开展教学也愈加灵活。作为教师,朱光曜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他认为教书应当“业精于勤”,精心备课,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要达到使得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才算是好课。在这样的努力与标准下,他在学院所讲授的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哲学等课程都深受学生欢迎。除此之外,朱光曜还特别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他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每晚同学们上晚自习时,朱光曜就拿着备课所需要的书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若同学们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就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了,无事时,朱光曜就在教室中完成了备课。1965年,朱光曜还自费为一高度近视却又家境贫寒的学生配了一副眼镜

田乃祥与朱光耀结婚照

1981年秋,正在教室里上课的朱光曜,右眼突感不适,急忙送至医院后,被确诊为视网膜脱落。随后虽前往上海治疗,却无法治愈,自1981年冬起,朱光曜的右眼就永远失去了光明。但在这样的打击面前,朱光曜却是“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态度,他决不放弃自己的事业,像往常一样备课、教学,尽管此时看书写字已十分费劲,可他还要做得更好,不仅超额完成了相关教学任务,受到师生们的一致肯定,还被区党委宣传部指定主持编写了宁夏版的《中国革命史》,主编《中国革命史论纲》。1994年,参与筹建了宁夏大学社会科学硕士点,并在此后为硕士生教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朱光曜不仅是宁夏农学院的马列教研室主任,还曾担任校级人大代表、党代表、党委委员、纪检委副书记,区级第五次党代会代表。在校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曾获宁夏农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的论文分获区级社会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主编的宁夏版《中国革命史》,获区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996年,朱光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尽管朱光曜处于困境的折磨中,但他丝毫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愈挫愈勇,让自己于泥沼中重新焕发光芒,绽放了最美的清雅向阳之花!

田乃祥本科就读于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1957年毕业,留校工作一年后,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宁夏。当时银川火车站正在建设之中,宁夏农学院(宁夏大学前身之一)也才刚成立,校园里的基础设施便靠着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师生们一点一点建设起来。(www.xing528.com)

田乃祥来到宁夏农学院时,她所在的林学系因为学生生源不足,第一年没有招生。但这一年的时间并没有被荒废掉,田乃祥和同事们跟随林业局的老专家们进行了系统的专业学习。他们知道要开展好林学系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清楚细致地了解、掌握宁夏本地林业的情况是至关重要的,于是他们就跟着这些老专家,把宁夏几乎都跑了个遍。在此期间,还跟着从北京林学院毕业的教授学习,了解自治区各个县级地区的情况。当时大家讨论的氛围活跃、范围广泛,尽管田乃祥那时刚毕业不久,对其中一些问题不太能理解,但是她非常努力。这一年新的学习,给田乃祥带来了新的收获,也为之后的教学、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1959年宁夏农学院的林学系开始招生之后,田乃祥曾当过两届班主任。那时条件较为艰苦,早上和学生一起跑操,晚上监督自习,学生们有什么问题随时来咨询,作为班主任的她平时也经常坐在自习室的后面看书,学生一有事情她就及时解决。当时取得的成绩和效果,得到了学校和自治区的表扬奖励。因为学科特殊性的缘故,田乃祥还要经常带着学生们去往野外,观察了解相关的植物生长与病虫害情况。1985年毕业于宁夏大学农学院,现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马占鸿,在谈及自己的科研事业时,就提到了当年的恩师田乃祥老师,“对本专业的兴趣,源于田乃祥老师当年带领我和班上同学在泾源县做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病害考察期间,那是我第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没想到会有如此漂亮的微生物,那都是平时看不见的,在显微镜下看到活的、有生命的东西,当时一下激起了我的兴趣。”田乃祥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学生们的言传身教、潜心教诲,就像在求知若渴的学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小火种,引导他们向着更好更光明的未来不断进取……

田乃祥在长期的科研活动中收获颇丰,发表论文多篇,而她谈到这一点时,表现的是学者的严谨、求真与执着。她说,写论文总要实地考察,结合实际,从播种等一系列的过程中去寻找问题,同时反复做实验,找到门路,知道自己想学的东西,有针对性地准备相应的资料。“要获得准确的结果,进行的调查就必须是一步一步、重复多次的。”田乃祥除了曾担任宁夏农学院林学系秘书、教研组组长外,还多次被评为校级、厅级先进工作者,并在1983年获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从事科技工作奖,1984年获中国林业协会颁发的“劲松奖”,同年12月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有文“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意为只有顺应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使其按照自身的习性成长,才能高大茂盛。而田乃祥不仅在专业把握上恪守此则,在教书育人、科研实践等各方面,皆体现出顺其自然、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朱光曜、田乃祥夫妻二人忠实于祖国号召的激情年代,以不同术业之专攻献身于宁大这片热土,或许人生波折,但砥砺前行、奋勇拼搏是他们人生不变的底色,他们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

“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何患雨季的这一路,正是为宁夏培养众多人才,为宁夏大学持续发展奋然发力的一路,他们怀着初心,走得无比踏实、坚定、有力!

2019年6月29日,档案馆口述档案采访工作人员与朱光耀(左)田乃祥(右)合影

(编校:张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