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曜,1936年11月出生,安徽合肥人,教授,中共党员。历任宁夏农学院(宁夏大学前身之一)马列教研室主任、校级人大代表、党代表、党委委员、纪检委副书记等职务。在校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曾获宁夏农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的论文分获自治区级社会科学二等奖、三等奖,主编的宁夏版《中国革命史》,获自治区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996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田乃祥,女,1935年2月出生,江苏泗阳人,副教授,中共党员。1958年8月支边调入宁夏农学院(宁夏大学前身之一)任教。历任宁夏农学院林学系秘书、教研组组长。在校期间,长期进行教学与科研活动,发表论文多篇,多次被评为校级、厅级先进工作者,1983年获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从事科技工作奖,1984年获中国林业协会颁发的劲松奖,同年12月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记者:请您谈谈在宁夏大学学习和工作的主要经历。
朱光曜(以下简称朱):我叫朱光曜,男,汉族,1936年11月生,安徽合肥人。1960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分到宁夏,是我自愿到宁夏的。
到了宁夏人事局,把我分到自治区党校工作了三个半月。1960年的12月10日左右,宁夏农学院急需要政治课老师,就跑到党校调我到宁夏农学院教政治课,我是1960年的12月中旬去的,但是当时没教课。我刚刚大学毕业才很短时间,可来到农学院不到一周,教务处长、人事处长,还有畜牧系的系主任三个人一起找到我,叫我任畜牧兽医系1960年进校班级的班主任,等于我是先当班主任后教课的,后教政治课。
1961年,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农学院、宁夏医学院三校合并,农学院就搬迁到“西沙窝”的师院地址。这样就从1961年8月开始,我就住到了宁大小红楼,接着住在拐角楼,自此我在宁夏大学工作十年多。1972年,宁夏农学院又从宁夏大学分出,就在永宁县王太堡建立新的宁夏农学院,我从那时开始又在农学院工作,之后担任过人民代表、自治区党代会代表、宁夏农学院党委委员、纪检委副书记、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这就是我的基本简历。
在我工作了三十多年以后,199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田乃祥(以下简称田):我来宁夏比较早,比朱光曜要早,我是在自治区成立的前夕,农学院院长彭尔宁亲自坐镇北京要人,没有人怎么办?所以就向北京林学院、北京农业大学这些地方,能要人的地方尽量去要,后来由他带队我们来到银川,我们当时是刚毕业一年的学生,都比较年轻,还有他要了一些老讲师。来到宁夏后,当时生源还招不齐,只招农学系和畜牧兽医系,我们园林系1959年才开始招生,就把我们这些人送到农科所,让我们在那一边劳动一边学习。
1966年,朱光耀宁夏留影
朱:当时银川市确实比较艰苦,条件比较差,有一句话叫作“一条大街两座楼,一个警察把两头”。银川的情况就是那样:一条街就是解放西街,当时有一个百货大楼,一个邮电大楼,百货大楼是2层的,邮电大楼是3层,其他全是平房、土坯房,是老式的屋顶上面糊泥巴的房子。我到了宁夏,按照党的要求,就兢兢业业地在此工作,所以对于宁夏,我想说的是,我一定要在宁夏好好地服务,我当时甚至都写信给好多同志,包括给我的大学同学讲,要在宁夏干一辈子,死在贺兰山下,下定决心在宁夏干一辈子,后来我一直到1997年退休后才来到云南昆明养老。
田:当时宁大的大门口,沙丘都有二层楼高。宁夏大学当时学校院子根本没有围墙,就是几座孤零零的楼,附近全是沙丘,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书育人。
朱:上早操和课外活动的时候,全校师生都来搬大楼门前堆着的大沙丘,大家用拉拉车、背篼、铁锹把好几处沙丘,大约算起来有个几万平方米的沙丘都给拉走,拉到学校其他有低洼的地方,就把那些低洼都填平了。宁夏大学这个院子从1961年开始搞,一直到1964年才把宁夏大学一个平整的院子搞起来,然后才种树、种花。
每年春天四月初,学校就停课劳动一周。宁夏大学的校领导都要参加劳动,要把宁夏大学校园建设起来,这第一件叫绿化。第二个就是刚才讲的叫搬沙丘。第三个是让我们教师每周上午搬大石头,比如你今天上午没课,那就让没课的老师,爬上卡车到贺兰山下搬大石头,把这些石头搬到有杠杆支撑的地方,然后推到卡车上。我记得我至少参加过三到四次,当然,有的人比我干得还多。(www.xing528.com)
学校要建一个游泳池,那个时候叫宁大湖,现在叫金波湖,要把空地上的湖水排掉,然后大家就在那地方挖了一个五十米长、十几米宽的一个大游泳池。那时候,也就是1964年、1965年两年干起来的,就是我们自力更生干,当然有瓦工师傅来带着干,先用挖土机把土、泥糊都挖走了,然后就砌了水泥底和石头的水泥墙,宁夏大学建了这么一个游泳池,当时是很少有的。
记者:无论在学术造诣还是师德方面,您都深受师生们的敬重,请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在教学和培养学生方面的生活花絮和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朱:1961年8月份,学校(宁夏农学院)合到宁夏大学以后,我在政治课教研室,除掉教农、林、牧三个系学生的中共党史课以外,原来宁夏师范学院的领导又把我安排给师范学院,上第一届数理化三个系合在一起的合班课,在合班教室我也给他们讲中共党史,这就是等于给农学院的学生讲课以外,又给宁夏师范学院的数理化系三个系的学生上了合班课。
1997年,朱光耀(右二)在教师研讨会中
我教课坚持一条原则是以身作则。我当牧医系班主任,每天晚上都带着我要备课的书,到学生教室里面去,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算是跟着同学一起上晚自习,实际上我是在备课,他们有什么问题都来找我,就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当了几年班主任,对自己是个锻炼。刚才我讲,政史系领导又派我参与指导首届毕业生的“教学实习”,这对我也是个很好的锻炼。尤其是从北京师大来的两位老师——郝绍光和李荣老师,他们是我的老大哥,我也从他们身上学了好多东西,因为啥?他们是师范大学毕业,我是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不是师范专业,但是我通过他们指导毕业生,学会了怎么样当个好教师,从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从刚才我讲的,1961年合并到一起,1962年的9月30日正式挂出宁夏大学的牌子,自治区党委派来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云,来当校长兼党委书记,老的师范学院的领导刘继曾,担任第一副校长、副书记,还有一个副书记叫作敬礼堂。那时,宁夏大学教工宿舍只有拐角楼那边有自来水,到1964年才有暖气,校领导住在一个叫作西家属院的地方,是个一排排用窑洞砖砌出来的平房,但是室内都没有卫生间,都要跑到一个公共区域上土厕所,就是砖砌的蹲坑的土厕,有十几个蹲坑没有隔墙,校领导也都这样过日子,所以这就激励你去建功创业,同甘共苦,艰苦创校,把宁夏大学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
有一点我印象很深,很有感触。当时那个西大滩上只有沙子,什么植被也没有,在无遮无挡的西面,就有很高的一个大沙丘,可是校园的另外一侧,地面高高低低不平整,甚至一下雨,会有一个个积水坑,坑里积水里有些还有鱼,就那么低洼的地方,因为没有建设好,所以我们搬沙子就是从高的地方把它铲了,然后用背篼、拉车子、从高的地方填到低洼的地方。现在校园都是平整的了,那时候都是一边高一边低不成个样子。另外那些地上,黄土淤泥一干起来,就像是水泥做的一样,地板撬都撬不动,都要用铁杆子撬,那确实是全校师生员工一点一点慢慢地把它建设起来的。
校园里边原来一棵树也栽不活,后来我们的园林系主任就带着我们先挖大坑,换土,而且不含糊地必须达到标准的一米见方,然后换土、浇水,再种树。你种树也不能随便种,要选那些树种是耐旱的、耐盐碱的,然后还得一人保一棵树。杨树一个星期必须浇三次水,必须浇彻底,要浇透了,你浇不透,那就不行。然后再种红柳、沙枣树,这都是比较抗盐碱、抗寒的,先把林木种苗种好了,然后再交给各系、各单位,包栽包活,活不了的,第二年你还要栽,要栽到活了为止。所以当时必须讲究点认真负责的精神,否则树活不了。后来大家一年一年都按照这样干,最后才形成校园很美好的模样,当然后来又经过改造了,现在的校园更加美好。
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在这个公路边,只有公交车走宁夏军区那条公路边种了好多大沙枣树,在拐角楼周边种了好多沙枣树,每年到这个季节,院里头飘的都是沙枣花香。我们这院子种了好多桂花,每年到了季节,就有桂花香。宁夏大学是从沙地上建立起来的大学,就靠着大家不怕苦、不怕累、拼搏的精神才有了今天。所以,你们都知道,现在宁大人有一个师生引以为自豪的传承,叫“沙枣树”精神。
1994年,朱光耀(左四)与宁夏大学部分教师合影
记者:您对母校目前的工作有哪些建议?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许?
朱:我现在就祝福我们宁夏大学,要办出特色,要把同宁夏工农业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这些专业,要办出更具特色、更高水平,然后跻身于真正的中国著名的一流大学的水平之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