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5日,宁夏师范学院开学。新学校校舍不足,只好暂借银川师范的房子,宿舍不够,学生就在教室里打通铺。在学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下,基建师带领全校师生在师范学校城墙跟前建起了食堂和宿舍,搭起了一个芦苇棚子“大餐厅”。对大学生活初期的劳动张汉升印象深刻。随着“全民大炼钢铁”政治运动的开展,张汉升与同学一起被分配到新城毛纺厂与工人师傅一起劳动。政史系的张秀林老师作为三班的班长带领着他们班整天拉磙子碾焦炭,白天黑夜三班轮换不休息。晚上加班时,厂子里供应夜餐,工作紧张无暇顾及吃饭时,厂里食堂的师傅就将做好的饭菜送到工地上。9月25日,全院师生开过“支农动员誓师大会”后,张汉升和师生再次背着行囊,手持红旗,敲锣打鼓到银川市红花公社新水桥大队参加秋收劳动。多才多艺的张汉升在劳动之余加入了文艺宣传队,宣传队白天与同学一起割稻子、捆稻子,晚上坚持为大家表演节目。
1958年国庆节后,学校正式开始讲授专业课。张汉升所在的数理系开设了数学和物理两个专业,除了基础的理论学习外,每周还安排半天时间下厂参加工艺实习,张汉升被分到银川通运机器厂参加实习。从最简单的钳工做起,学到开车床、钻车床等大型机器设备,最后学习制作机器模型、零件,炼钢翻砂倒铸件等整套机械工件加工流程。张汉升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同学一起设计制作了脚踏式切菜机、简易木工车床,并利用北门大湖滩的芒硝杂物试制成了“毛发速效肥”。张汉升说:“半年的下厂实习,我们不仅学习和掌握了许多工科知识,而且加深和提高了工艺劳动技能技巧,大大提高了生产劳动中的动手能力,为今后设计和制作产品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60年,宁夏师范学院的新校址建成,学校全员搬到了新市区,师生的住宿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新校区位于新市区,出行十分不便。“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每次进城要步行到火车站,翻爬铁路后才能坐上1路公交车。”张汉升回忆道。巍然屹立的贺兰山脚下只有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军区、宁夏地矿局三个单位在干山枯柳的荒滩上遥相呼应。全校师生常常要参加建校劳动,植树、挖沙滩、平场地,直到1961年下半年学校环境才有了明显的改善,新市区也终于开通了一天两趟沿罗家庄北面颠簸的土路而来的2路公交车。(www.xing528.com)
三所大学合并后,数理专业被改成了数学系,取消了物理学科,这对张汉升的打击很大。“我的学习志趣一直很低沉,总希望能在物理方面有所发展,加上家里经济困难,就萌生了放弃学业的想法。”他说。不久后学校新成立了物理系,由于张汉升平时在校参与学院活动较多,受到了关心学生福利的党委书记的关注,经学校领导开会决定,张汉升留到了物理系实验室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