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升,1938年12月生,宁夏中卫人,1958年考入宁夏师范学院(现宁夏大学),后留校工作,参与筹建宁夏大学物理实验室。1972年—1979年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并有多部作品见报,用镜头记录了宁夏大学建校初期的重要历史时刻以及学术成就。1988年任宁夏大学教务处实验科科长,退休后撰写了近20万字的宁夏大学回忆录。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
张汉升(以下简称张):我叫张汉升,1938年出生于宁夏中卫,1958年考入宁夏师范学院,1961年留校工作。
张:我是1958年8月1日就到学校了,8月5日才办理报到手续。我们报到以后是三个班,也就是三个系:政史系、中文系和数理系。我是在数理系,我们去了以后没有现成的教室,就临时布置了三间大房间。我们打扫出来就是数理系、政史系和中文系的教室。我们也没有宿舍,当时去了以后,就腾了几个教室,就算我们的宿舍了。
大约在8月8—10日这三天开动员会。那时我们学校很困难,学生没有宿舍,大家都住大通铺。基建队联系好了,来了二十几个人,我们三个班一百三十多个学生也投入建校劳动。我们自己盖宿舍,就在我们教室旁边用了半个月时间盖了三排宿舍,一排五间小宿舍,一间可以住八个人。这就是我们宁夏师范学院第一届学生的学生宿舍。
1959年的时候新市区规划已经搞好了,开始建楼房,我们被汽车拉过去开始建校劳动。建校劳动就是把好多沙堆挖平,完了工人师傅在上面盖的这个学校。1959年开始盖拐角楼、办公楼和实验楼,1960年基本上就完成了。1960年的9月份我们才从银川师范搬到新校址,当时建校劳动还给我们发了锹,我那个锹一直保存到现在。
1977年,张汉升在实验中
记者:您和您所在的系、教研组是怎样开展教学活动和科研工作的?
张:1961年,整个学校发展得比较快,教学、实验等各方面都比较正规。记得当时中央仪器部来了一个通知:生产航海仪器低频信号发动机,物理系全体师生全力以赴把这个仪器造出来了,造出来之后申报成立电子仪器厂,当时厂名就叫127厂,后来127厂经费有了,也有一些技术人员,我们又在六九级选了三个优秀学生作为技术人员加入,就这样宁夏电子仪器厂就成立了。宁夏当时有个红星半导厂,是生产半导体和装配收音机的,当时还没有大型仪器厂,我们是第一家。宁夏师范学院的第一代电子仪器厂开始投产问世,物理系把这个产品也打出去了,年销三十台指标也有了,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方式生产,之后他们生产得很成功,为宁夏电子工业填补了空白。(www.xing528.com)
记者:请问当时学校的文化生活都是怎么样的?
张:宁夏农学院成立以后,我留在农学院工作,一开始我负责学生工作,因为我比较喜欢文艺,像电子琴、手风琴、小号这些,我都会演奏。每年都会组织两个晚会,后来我把农学院管弦乐队成立起来,把学校文化生活搞了起来。
1969年,张汉升指导教学
1972年的国庆节学校正式招收了第一期学生,只有三个班,农学系四十个人,畜牧系兽医和畜牧两个专业,一共一百二十个学生。当时我们就组织了一场文艺晚会,主要就是唱歌、跳舞、相声这些节目,再就是管弦乐队。乐队在台上一坐,很有气派和声势,领导也很满意,以前学校就没有搞过这样的晚会,现在大学一成立,大喇叭一吹,二里路以外都响了,农学院一下子气氛就起来了。
记者:结合您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您认为宁夏大学对国家(宁夏)有哪些主要贡献?
张:宁夏大学从1958年成立到后来合并,经过了非常艰苦、坎坷的历程。走过的这几十年很不容易,前仆后继多少专家教授都把毕生的心血、精力献给了宁夏大学。像后来调回北京不下五六十个,都是北师大、清华大学的老同志,都调走了,他们为宁夏大学确实贡献了很多。
现在的刘世俊、郭雪六,从1958年他们进校时是些年轻人,一直到现在八十多岁。他们的整个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宁夏的教育事业。比如老一代的领导专家,如刘继曾老校长就是这样,后来的这些专家学者也都是。现在的宁夏大学在全国知名度相当高,我在几个省的很多好朋友都这么说。我在甘肃工业大学进修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宁夏大学很佩服,说宁夏大学不错。甘肃工业大学是20世纪50年代初创建的工业学校,我们是1958年成立的大学,虽然比他们晚,但他们对我们都很佩服。
记者:宁夏大学现在的发展,您还满意吗?
张:我们很满意。作为宁夏大学第一代创业人,我们欣慰宁夏大学经过60年的努力奋斗,发展起来了,这是经过我们很多的人辛辛苦苦的努力,才把宁夏大学建成知名度比较高的高等院校之一。我们也很感谢党和人民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对宁夏大学大量的投资,包括人才的引进、设备的补充等。在这里很感慨,我们很欣慰、很满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