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大学教育铺路的支宁人-张奎的口述实录

宁夏大学教育铺路的支宁人-张奎的口述实录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牛露露张奎,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物理学会第六、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宁夏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宁夏大学原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是宁夏大学名副其实的元勋,是宁夏高等教育事业的铺路人。宁夏军区与宁夏大学相隔几公里,彼此相望。1983年,张奎被任命为宁夏大学副校长,正式从教学转入行政管理。为此,张奎作出了许多牺牲。为避免遗忘,他决定将这些回忆记录下来,留给宁夏大学。

宁夏大学教育铺路的支宁人-张奎的口述实录

牛露露

张奎,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物理学会第六、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宁夏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宁夏大学原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驻足宁夏六十载,辛勤耕耘,默默付出。他是宁夏大学名副其实的元勋,是宁夏高等教育事业的铺路人。

1937年3月15日,张奎出生在北京市通县。在中学时,他非常注重全面发展,十分热爱革命文艺,想成为一名歌手,但因为音域不够宽,只好放弃。后来,他发现自己对数理化的兴趣相对更浓,于是想成为一名工程师。1954年,国家需要师范类的人才,他主动放弃了上北大、清华的机会,也放弃了当工程师的梦想,最终选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一名教师。在毕业前夕,考虑到西北高等教育事业急需人才,他自愿报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于1958年来到宁夏。当时,他与70多名校友同时坐上了从北京驶往宁夏的火车,怀揣着教书育人的理想,一路向西。正是这一批人,为宁夏高等教育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58年,宁夏大学的校址位于银川老城区的中山公园(西马营),也就是原银川师范学校所在地。如今的中山公园已是一处胜景,这里亭台楼阁,湖光潋滟,杨柳绕堤,桥如玉带。而在六十年前,一批知识青年远道而来,在学校教室、宿舍都没有着落的情况下,他们克服困难,白手起家。师生们拉着小推车,脱土坯、盖校房,这里也就成为了宁夏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张奎将那段时期称为“决战西马营”。在这里,他第一次站上讲台,做出了首轮实验,建起了第一座平房。当时,学生上课没有教材,他就自己写、自己编、自己印,全部“自力更生”。那一段时间,张奎与爱人刘庆云老师分隔两地,一个在银川,一个在永宁,每到周六,张奎就骑着自行车,披星戴月,赶着二三十公里的路,只为在周末和爱人见上一面。

1960年,宁夏大学搬入新市区,在西沙窝上建起了新校区。西沙窝原来是一片沙地,周围一片荒凉。宁夏军区与宁夏大学相隔几公里,彼此相望。张奎将这一时期称为“拓荒西沙窝”。大家一起推沙山,栽松柏,亲眼见证着宁夏大学从荒漠上拔地而起。“那个时候,老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大部分都是好的。”1961年,宁夏农学院也迁入西沙窝,学校也拥有了大红楼、小红楼和交通楼。从西马营搬入西沙窝后,张奎和其他老师们一起入住了拐角楼。拐角楼,当时是教师们的宿舍楼,每间房间只有13.5平方米。张奎一家四口就挤在这间窄小的宿舍里。在这里,他们读书、备课,休息、聊天,既有生活的聒噪,也有工作的宁静。拐角楼里充满欢声笑语,教师们的心真正定在了这个校园。有一段时期,物理系只准开设普通物理课,教材书上也只能讲“三机一泵”。此前,张奎一直教热力学统计物理,属于理论物理,为了尽快调整教学,他开始自己做教学仪器,连续七天七夜不睡觉。为此,大家送给他一个雅号——“大功率”。

1983年,张奎被任命为宁夏大学副校长,正式从教学转入行政管理。为此,张奎作出了许多牺牲。“我几乎放弃了所有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坚持在业余时间备课和搞科研。除每周两次课以外,白天上班时间以及许多晚上的加班,都在搞学校的管理工作。”这一段时间,他一直处于“双肩挑”的状态。从1983年至2001年,张奎先后在副校长、校长岗位上奋斗了十八年。关于学校工作的讲话、报告等文件,他都亲自起草。他从不觉得工作中有多大的困难,“不管有什么事儿,都自己想办法干,所以,工作起来是比较顺利的。”靠着这种踏实肯干的做事态度,他坚定地在前面带路,引领着宁夏大学不断向前迈进。1997年12月26日,宁夏大学与宁夏工学院、宁夏教育学院(含银川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四校合并,新宁夏大学挂牌成立,张奎担任新宁夏大学校长。期间,宁夏大学制定了“瞄准一个目标,转变三个观念,增强四种意识,深化五项改革,启动八项工程,用好十二个百万专项建设资金”的总体工作思路。在此阶段,学校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及自治区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张奎不仅是一名好校长,更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尽管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学校管理上,但我一直感觉我的本色是教师。”无论身处何职,他始终不舍教师的身份,不失教师的本色。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他只想当个好的中学教师。来到宁夏后,他被分配到宁夏师范学院任教。从此,他开始下定决心,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向着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老师的目标而奋进。八年艰苦的建校和十年动乱结束之后,他满怀抱负,本打算一头扑在教学上。但当组织需要的时候,他又一次作出了让步,担任领导职务,暂时将他所热爱的教学工作放在了第二位。这一时期,尽管张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校行政上,但在工作之余,他仍坚持教学与科研。他在教学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张奎曾先后讲授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普通物理、电子技术等十余门课程,出版有《统计热力学》《平衡与非平衡统计热力学》等专著。同时,他还提出引进并主持了近30项教学和科研项目的改革与研究。(www.xing528.com)

1994年,张奎为留学生颁发证书

2001年9月,他卸任宁夏大学校长,开始集中精力做学术科研。无奈的是,教师的瘾还没过够,他就因之前的手术后遗症而提前结束了教学生涯。在《〈西行铺路五十年〉自序》中,他这样说道:“在读大学那段时间里,我很注意锻炼身体,当时的口号是‘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按照这个要求,我至少应该工作到2008年,那一年我71岁。所以,退休后我仍然上课,可惜兑现当年的口号,还只差一年,我却已经不能上讲台了。脊髓型颈椎病可能导致全身瘫痪的危险性,使我不得不选择手术,以避免使家人和自己陷入无休止的痛苦之中。”最终,“五十年”的愿望没有圆满实现。为了弥补遗憾,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编写的讲授提纲、教材课件、影视资料、习题解答等必备的教学资料转送给中青年教师;第二件事就是撰写了回忆录《西行铺路五十年》。

2008年,宁夏大学为迎接建校五十周年,组织编写校史。张奎校长为此写过一些材料,提供给编写组参考。在搜集材料时,他脑海中回忆起的事情很多,想写的东西也有许多。为避免遗忘,他决定将这些回忆记录下来,留给宁夏大学。《西行铺路五十年》一书就在这时孕育而生。张奎将写这本书的历程称之为“抗战八年”。当时,他刚做完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尚处在恢复阶段,无法写字。为了编写这本回忆录,他开始练习电脑打字,动员学校的老一辈建设者加入进来。八年之间,他反复翻看旧时的资料,回忆着建校时期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完成了这本近九十万字的回忆录。书中回顾了宁夏大学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全方位地展现了宁夏大学的办学历史。字里行间,既有个人的酸甜苦辣,也有社会的风云变幻;既有磕绊难行时,也有一帆风顺处。书中包裹着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时代的记忆。在谈起明天的宁夏大学时,张奎充满着希冀:“我希望宁大越办越好,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能够茁壮地成长,在将来毕业之后都能取得大的成就。希望老师的能力继续加强,多出好老师,多出名教授。”

2018年11月6日,张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1岁。

六十年前,张奎与同学们一同响应祖国的号召,来到了西北荒漠,为宁夏地区的高等教育“拓荒”。“党和祖国需要到哪里,就去哪里。”如今,这批知识青年已步入耄耋之年,大多数人也已离我们远去。现今的宁夏大学,不见沙漠,高楼林立。正是因为有张奎校长这一代人殚精竭虑的铺路,才有了宁夏学子通往知识、走向远方的通衢大道;正是因为他们的拓荒,才有了一路西行的绿荫和美景。“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如今,这条用青春铺就的知识之路笔直向前,路的远方正抵达向美好的未来。

(编校:王海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