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贺兰山下的宁夏大学口述实录

贺兰山下的宁夏大学口述实录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的重心还是要放在教育上”,这是杨圣诠担任院长时就为自己定下的工作准则。杨圣诠院长鼓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想方设法为学校培养高质量工科人才努力。2019年7月15日,档案馆口述档案采访工作人员与杨圣诠(前排中)合影33年前,那个睿智稳重、气度不凡、腰板挺拔的中年人

贺兰山下的宁夏大学口述实录

徐自立

原宁夏工学院筹建于1978年12月28日,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同意恢复和增设一批普通高等学校的通知》,宁夏工学院正式开始筹建。1984年秋,学校由宁大附中搬迁到现在的宁夏工学院。全院师生肩负起办学与建校两副重担,为宁夏工学院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批建设者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他就是1986年调任至宁夏工学院担任院长的杨圣诠老师。

杨圣诠1955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土木系,1953年至1955年在重庆建筑学院土木建筑系深造。在来到宁夏工学院任职前,他有着丰富的建筑施工工作经验。曾担任兰州建筑总公司三处工程技术员,兰州三局一公司施工组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筑二公司技术员、副科长、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自治区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兼区建筑总公司经理,宁夏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他熟悉土木建筑工程技术,曾多次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由于具有扎实的学科背景和深厚的工作实践,1986年杨圣诠出任宁夏工学院院长,开始为宁夏工科创建发展而努力奉献。杨圣诠刚到学院时,当时的校园还没有成形,除了西北角自建的几排平房外,东北角是一片农田,周围则是苇湖荒滩。为了尽快建设好工学院,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杨圣诠院长带领工学院领导班子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中。那时学院还没有正规的教室与宿舍,更谈不上教师办公室与教学仪器设备了。面对这样的状况,杨圣诠院长鼓励大家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带头设计调查研究方案,东奔西跑千方百计筹集资金,逐渐克服了施工材料紧缺,人力缺口大的难题,一点点解决了学生宿舍楼、教学大楼的建设问题。

“学校的重心还是要放在教育上”,这是杨圣诠担任院长时就为自己定下的工作准则。20世纪80年代初期,工学院全院教职工只有76人,且没有高级职称的教学人员。杨圣诠院长鼓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想方设法为学校培养高质量工科人才努力。1989年5月,在杨院长的竭力促成下,工学院接受了意大利教育合作项目捐赠的部分教学仪器,并专门成立了400万赠款办公室,统一管理第一笔合作交流资金,并在当年9月挑选出五名工学院的年轻教师前往意大利卡里阿里大学和特兰斯特大学学习进修一年。与此同时,杨院长还制订了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的计划,安排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为青年教师开办外语、数学电子计算机等基础课培训班,还选拔了一批工作态度好、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到外地重点院校进修培训。如今,这些教师中的大多数都成为了教学骨干,继续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工作之外,杨院长也对这些老师的日常生活非常关心。他对教职工生活中存在的入托难、住房难等问题都格外关注,除了平日里经常关切的问候外,杨院长还从实际入手,为大部分教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又先后建成了教职工浴池、托儿所。那个时代每个家庭做饭基本上都用的是土炉子,使用起来费时费力也不方便,为此他特别指示总务处想方设法解决了职工做饭的液化气供应等问题,为职工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杨院长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级工程师,实践经验相当丰富,来到工学院后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又担任着土木工程系的教学工作,对待学生,杨圣诠也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他经常说,作为在高等教育战线第一线工作的教职工,只要在讲台一天,就要尽一天的责任。他把教师这份工作当作国家和党交给他的艰巨使命,他要为国家,为宁夏本土培养出专业过硬、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在讲堂上,他严肃认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为同学们构建了完整清晰的学科观。假期还鼓励工学院的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组织学生到长城机床厂、银川柴油机厂、银川棉纺织厂等地进行社会调查,并将这些单位作为历届学生生产实习基地,为他们毕业后走向专业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生活中,杨圣诠院长和蔼可亲,他关心每一个同学的学习与生活,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主动帮助贫困学生申请奖(助)学金。同时他还十分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他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非常重视,除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配备和加大经费投入外,尤其注重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他组织筹办了《宁夏工学院学报》,为广大师生交流学术信息、沟通专业思想架起一座桥梁。他鼓励师生积极投稿,让学报真正起到宣传教育效果、激发师生干劲、鼓舞学院开拓进取的作用。他大力倡导文化育人,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当时学校的校园文化十分丰富,这些举措有助于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000年,杨圣诠(左一)给运动会获奖同学颁奖(www.xing528.com)

在工学院担任院长的八年里,他一直努力营造良好的学院风气。杨院长常对青年教师说:“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而且还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上好每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重要责任。”教书育人是杨院长恪守的行为准则,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教职工们诲人不倦,引导学生尊师重道,也培养了师生们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家庭生活中杨院长性格宽厚温和,积极向上,平时热爱读书,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杨院长孝顺老人,爱护家人,只要在家,每天为老人铺床叠被,帮助妻子做家务。对待三个孩子,当他们伤心时,安慰他们的都是爸爸;他经常鼓励孩子说:人这一生人只有享不了福,没有吃不了的苦,有机会一定要到外面的世界多学多看,你们现在生活条件和我们以前没法比,一定要珍惜,懂得回报社会。

1992年,杨圣诠院长到了退休年龄,由于他出色的工作能力,组织上让他继续为工学院的发展奉献余热,直到1994年他才正式退休。在杨圣诠担任院长期间,他促成了学校增设计算机应用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专业,也把化学化工系建设从蓝图变成了现实,见证了学校第一期建设工程的基本完工,还推动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规模。他担任宁夏工学院院长的八年中,正是学院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祖国越来越强大的时期。学院的进步和发展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事业而发展起来的,是像杨院长这样的共产党人用汗水、用热血奋斗出来的。

2019年7月15日,档案馆口述档案采访工作人员与杨圣诠(前排中)合影

33年前,那个睿智稳重、气度不凡、腰板挺拔的中年人,在漫天风沙、满是沼泽的荒野里,用一砖一瓦,用日复一日,用智慧和威望,为初创时期的工学院献出了全部的热忱和精力。今天,当我们走进宁大文萃校区(原宁夏工学院所在地),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学楼中,汲取着老师传授给我们的专业知识,欣赏着窗外一片片绿荫,可曾记起20世纪80、90年代杨圣诠院长奋斗的身影。工学院能取得当年的成就离不开杨圣诠院长的全身心付出,他为学校的发展不遗余力的实干精神值得每个宁大教职工学习。

(编校:褚文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