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大学副教授王正华口述实录,详述贺兰山下的种树经历

宁夏大学副教授王正华口述实录,详述贺兰山下的种树经历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正华,1933年7月生,陕西周至人,中共党员,副教授。王正华:我叫王正华,正确的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华,1933年生。王:国家批准是在1962年,实际上农学院和师范学院在1961年就搬到一起了,名字就叫宁夏大学,但是当时上面还没有正式批准。潘可抚为系主任,李春明为副书记,苏振宇、王正华为副主任。

宁夏大学副教授王正华口述实录,详述贺兰山下的种树经历

王正华,1933年7月生,陕西周至人,中共党员,副教授。1958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今西安外国语大学),曾任宁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外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兼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翻译系列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外语电教学会西北区副会长、宁夏会长等职。发表论文有《毛主席长征诗的四种俄文译文的比较》《英语谚语浅探》等多篇。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自己的求学经历及如何来到宁夏工作的?

王正华(以下简称王):我叫王正华,正确的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华,1933年生。1958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现西安外国语大学)。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的前夕,响应党的号召,我自愿要求到党需要的任何地方去。1958年的8月下旬,我辞别了13代帝京的西安来到了宁夏银川,然后就被分到了当时的宁夏农学院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当时在宁夏大学工作的情况。

王:当时宁夏有宁夏农学院、宁夏师范学院和宁夏医学院,这三个学院是平行学院,各上各的课,各有各的领导。由于当时的情况好多外地的学校都关停了。咱们宁夏肯定舍不得关停这三所学校,因为宁夏马上要成立自治区了,一所大学都没有肯定不行,于是就把这三个学院合并成了宁夏大学,这样的话人力财力就省多了。

记者:请问(三院)是怎么合并成宁夏大学的呢?

王:国家批准是在1962年,实际上农学院和师范学院在1961年就搬到一起了,名字就叫宁夏大学,但是当时上面还没有正式批准。合到一起后,因为宁夏师范学院以前有俄语系,所以把三个学院的俄语系都合到一起直接归口了。当时俄语系机构分两方面,一叫本系组,就是给本系教课的;一叫公共组,就是给全校教俄语的。当时学校任命我和宁夏医学院的一位老师为公共组的负责人,也就是教研室主任吧。可医学院就从来没搬来过,那边也从来就没有来人,当时就宁夏农学院和宁夏师范学院在一起。后来由于各种问题,俄语系只办了两届。

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后,学校又要成立外语系。经过很长时间的筹划学校在1971年到1972年之间成立了宁夏大学外语系,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外国语学院。

记者:请您讲讲建校初期学校的情况。

王:那时候困难得很,你们没有经历过那种困难。我们来了之后整个西夏区(当时叫新市区)全是沙漠,还是那种波浪式的沙漠,一个工厂都没有。只有宁夏军区和宁夏大学。那时以师范学院为基地的宁夏大学只有现在的研究生楼和拐角楼,农学院是在原来下马停办的两所中专的两座楼起家的,把它们整体加起来就算是宁夏大学了。我记得当时宁夏军区政委给宁大师生作报告,还风趣地说:“在这片沙滩上,我们军学要和平相处。”后来慢慢地新市区楼盖得越来越多,就在B区(怀远校区)的那个大楼(后来拆了翻盖成现在这样),中间最高有五层,南北两边耳侧各三层。来了以后,大楼西边的校门两侧全都是沙堆子高的蒿草,我们扫完地打开窗子和门就直接倒出去。那时候晚上还得搞短途运输。你们可能没有听过什么叫短途运输,就是用人拉马车到郊区去拉没有人要的土坯泥砖头(比砖头大的那种),那时候老师们都年轻,晚上可以拉两回。(www.xing528.com)

当时菜也短缺,给学校拨一片菜地,我们都是晚上去拉,怕白天拉影响不好。晚上用大卡车去拉,因为我们拉的都是大白菜,装车的时候就赶紧吃上几口白菜心充饥,这就是当时的情况。

我们外语系,以前的系主任均是转业军人担任领导层还有工宣队成员,严格地说是从1984年才走上正轨。系领导由宁大提名,自治区党委批了才任命。潘可抚为系主任,李春明为副书记,苏振宇、王正华为副主任。潘可抚是位老同志,在中央情报部门工作过,后来来到宁夏。从那以后我们外语系才不断壮大。

至于学生的分配,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那一段时间,我们外语系的学生分配非常好,很多学校需要英语老师。凡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一部分到高等学校,有我们自己留校的,还有被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现在北方民族大学)要去任教的,也有去外地高等学校任教的,另一部分就分配到咱们自治区的重点中学任教了,像银川一中、二中、中卫中学、平罗中学等。当时我们分配的去向是相当好的,每年到学生毕业时,各单位都提前和外语系联系预约。这就是外国语学院的前身(外语系)的基本情况。关于师资的情况,俄语教学那一段时间,基本上各个系每年招一个班,个别系两个班。俄语没有正式课本,教师自己编写讲义交学校文印室刻制,或打印作为教材发放给学生,那时候打字机很少,条件很困难,后来有的系有了国家出版的正式课本可以选用。

1962年,宁夏大学教师在劳动中不忘学习

记者:从教以来,让您最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王:我自己感到骄傲、自豪的一点是合校以后,我个人从教学到退休几十年当中,除了我母亲逝世请了一周假外,一直到我后来在校外兼职教课,如先后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宁夏分院(地址宁夏党校),聘请我给他们面授教英语,在自治区科技干部局教职称英语,以及在自治区老年大学教英语,一直教到我80岁辞去了教学,在这些过程中我也一次假都没请过。作为教师,我是尽职尽责的。

记者:您对宁夏大学发展有什么期望?对当代大学生有什么寄语?

王:我希望我们宁大,第一在招生质量上要进一步加强,多吸引外省优质生源;再一个就是教师的质量要提高。宁大是“211”大学,又是部省共建型大学,我们应使教学,尤其是科研更上一层楼。我对学生的希望是:把准政治方向,刻苦学习。记住:知识就是力量!

最后,作为宁大人,我希望我们宁大不断进步,作出更辉煌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