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大学种树人口述实录

宁夏大学种树人口述实录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金玉,女,1942年3月17日出生,宁夏平罗人。先后在宁夏大学幼儿园、校办工厂、食堂、水泵房、保卫处、学生处工作。工作期间,扎实肯干,曾多次获得“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王天勇:我叫王天勇,1934年12月8日出生,祖籍是河北滦县。来到宁夏以后被分到宁夏农学院,就是现在宁夏大学的前身。1986年以后成立宁夏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一直到1996年退休,基本情况就是这样。我之前就在我们农村那个公社劳动,1959年他(王天勇)把我带出来。

宁夏大学种树人口述实录

王天勇,1934年12月8日出生,河北滦县(今滦州市,下同)人,中共党员。1958年响应党的号召来到宁夏大学工作,是化学系的开创者和建设者之一,曾任农学、林学、畜牧学基础化学的教授工作。他在担任宁夏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期间,发表了30多篇论文,其中有几篇,曾被美国CNNA杂志引用。

郑金玉,女,1942年3月17日出生,宁夏平罗人。1960年到宁夏大学工作,主要从事后勤工作。先后在宁夏大学幼儿园、校办工厂、食堂、水泵房、保卫处、学生处工作。工作期间,扎实肯干,曾多次获得“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记者:请二位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以及自己在宁夏大学工作的主要经历。

王天勇(以下简称王):我叫王天勇,1934年12月8日出生,祖籍是河北滦县。

我1958年9月来到宁夏,当时是响应党的号召,到边疆、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来到宁夏以后被分到宁夏农学院,就是现在宁夏大学的前身。合校以后就在宁夏大学化学系,当时是在分析教研室,从1958年到1986年,就在化学系。1986年以后成立宁夏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一直到1996年退休,基本情况就是这样。

郑金玉(以下简称郑):我叫郑金玉,1942年3月17日出生,家在平罗。

我之前就在我们农村那个公社劳动,1959年他(王天勇)把我带出来。到了宁夏大学以后,第一个(工作部门是)被服厂,后来去幼儿园(工作),(再后来)从幼儿园又到(校办)工厂。从校办工厂呢,就到食堂,食堂干了几年以后,调到保卫处,(再)到水泵房看了一年多(水泵),又回到保卫处,在保卫处那会儿去就是看大门。最后就建立女生楼,就去管女生楼,一直到退休。这个学生宿舍管理就归学生处,实际上在学生处的时间相当长,大概有8年(的时间)。

记者:您在宁夏大学工作期间,有哪些自豪和欣慰的经历和成绩?

王:到农学院以后,我和夏宗健老师两个人当时在化学教研组,负责这一块的教学。(当时)宁夏农学院的牌子挂起来了,除了几间教室、几张桌椅板凳以外,什么都没有,当时要给学生开化学课,(要)做化学实验。我们最头疼就是实验室,我和夏老师亲自绘图纸,包括仪器、药品试剂实验台、水电、通风,都得亲自设计。特别是农学院(的学生)要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其中有一个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就是让你学会这个物质里边都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因为它试剂特别多,一般都是几十种上百种,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亲自拉出单子,然后叫别人去采购。农学院的化学实验室,基本上都是我们两个,从无到有,整个设计完成的。

后来1960年(原宁夏农学院)跟那个(原宁夏)师范学院化学系合并以后,就叫宁夏大学,合校后就发现他们师范学院化学系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那个条件特别差,基本就没有一个实验室的样子。我们又帮助师范学院实验室,把农学院我们这一套(实验室)搬去,又经过重新扩建,最后等于重新创建了一个宁夏大学的化学系的实验室。

第二个方面,当时学校想让我撑头筹建分析测试中心。我不想去,我想年年能带一届学生,保证把他们培养成合格人才。当时(学校)就对我说,你去看看他们各个仪器厂商都是什么仪器,档次够不够,适合不适合咱们学校。我去北京看了看,确实那个仪器在当时还是很先进的。但是回去之后我说,我只负责技术这一摊,(学校)说将来中心成立以后,不行你管技术再给你弄个副手管行政。后来我回去发现我的分析教研室里的办公桌也没有了,就等于把我弄的不去分析测试中心也不行了。(www.xing528.com)

当时全国其他地方院校,包括什么河北大学、延边大学人家就比较聪明,争取不上这项(世界银行)贷款,这就是个损失,所以他们都偷偷地在学校已经开始盖分析测试中心的楼了。学校(宁夏大学)那时候啥动静都没有,我们回去一看没办法,没有房子。当时物理系盖了个物理楼,留了个旧物理楼,我们暂时就在这儿干吧。那个时候就在旧的物理楼,我们费了好大功夫重新改造了,在此期间的艰辛劳动就不用说了,就等于给分析测试中心先盖了个临时的窝窝。等于宁大的分析测试中心(比其他地方高校)晚了大半拍,我们是临时安置的。

(关于)分析测试中心的仪器的采购招标什么的,我们当时到南宁开了一次国家教委组织的那个招标的会议。当时这批仪器来了以后,不能归各系,更不能归哪个教研室,也不能给哪个课题组,也不能给哪个专家教授。这批仪器就是给学生们开现代仪器分析课的,必须让学生们亲自上机,不能够给个别人搞科研用。这个我感觉到是非常明智的,就是学校必须成立一个专门的分析测试中心,直接归学校领导,不用担心将来这批仪器归(属)个人,由某个专家(或)某个教研室垄断,就必须给物理系化学系开课(使用)。

后来在盖分析测试中心楼的时候费了好大的事。这些现代分析测试仪器(所需要的楼),它不是像一般的办公楼,它对于磁场强度要求很高,一定要做磁屏蔽。当时委托给自治区设计研究院(来设计)。那时候有好多高工都头疼,说你们这个实验室也太高级了,这个要求那个要求,都不愿意承担这个项目。后来我三天两头得跑(区设计院),也就跟他们交了朋友了,生怕这个(分析测试中心)盖不好,仪器搬进去了以后,这个不合格那个不合格,那时候再从头来就晚了。好在那个时候的劳动没有白费,我把仪器所(规定)的特殊要求都给设计院说了,新的分析测试中心都盖成以后,仪器还很顺利地搬了进去。

还有一个方面,我主要想讲讲这个工农兵学员的情况。因为工农兵学员进学校是特殊历史时期中的一个历史事实,而且工农兵学员这一代,包括他们入学,在历史上是再也不会重现了,我跟工农兵学员感情都很深。

他们入学以后,我就感觉既然是由一个特殊历史时期造成的(这种情况),不怨他们,他们既然已经踏入学校的大门,那我就应该把他们培养成合格人才。当时是三年(的时间)要学四年的课程内容,这肯定是要从中间去掉好多知识,他们学不到,但是我当时认为无论如何要把大学本科这四年的(知识)教给他们。当时化学系分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这两大块,(把)本来是两年的课压(缩)成一年,我那时候就加班加点地给学生上课。

1972年入学,1975年毕业的这是一批(工农兵学员),最后一批是1979届,就是1976年入学,1979年毕业的,这两届都是我亲自教过的。当时我把两年的课的内容,在一年(的时间内)要求他们学完。当时工农兵学员意见也很大,说这个老师心太狠,把两年的(学习)让我们压(缩)成一年。关键是工农兵学员这一批呢,他们(知识)程度相差非常悬殊,当老师的不怕学生学习差,不怕程度差,就怕(知识)程度不齐。讲得太浅了吧,学习好的不买账;讲得太深了吧,学习差的跟不上。所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把这两届学生基本上全部合格培养出来了。到后来学习特别差的同学,我往往给他们加班加点,晚自习我给他们辅导,终于把他们都培养得全部合格毕业了。

1972年,王天勇在校园留影

记者:您对母校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许?

王:说北大是我的母校,那(在)宁大我工作了将近40年,也可以说是母校。我还真的热爱它,我还是希望宁大这个老学校,希望它能够进入(全国高校)前百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