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简单来说,便是要通过革命推翻清王朝。你是否知道无数仁人志士在这场革命中究竟做出了怎样的牺牲?
从一封信说起吧。
那是1911年4月24日晚,夜已深,四周寂静,唯能听见楼外江水流淌之声。正是在这样的夜,一名年仅二十五岁的青年在一幢临江小楼中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既然不能成眠,他便起身,就着烛光,伴着水声,提笔给妻子陈意映写下一封诀别信。在信中,他写道:“我想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然而事势不允许。你看,天灾可以使人死,盗贼可以使人死,瓜分中国的列强可以使人死,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我们生于这样的中国,活在这样的中国,这时时处处使人死的中国。届时,是我眼睁睁看你死,还是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吗?”
是的,不能这样,因此他要奋起抗争,改变这时时处处使人死的中国。
写完之后,青年搁笔,将蜡烛吹灭,安然入睡。三日后,他毅然参加同盟会发动的黄花岗起义,不幸牺牲。他的骸骨被收葬于广州白云山麓红花岗。其后,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名青年便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
历史推进的每一步,都是以无数仁人志士的血与骨作为支撑的。革命推翻清王朝也是如此,有无数像林觉民这样的仁人志士选择抛家弃子,毅然踏上革命征途。他们只想铸造出美好世界,为爱的人谋取永福。
正是怀着这份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同盟会成立后,不断发动武装起义。我们简单一列:公元1906年12月,萍浏醴起义;公元1907年5月,黄冈起义;公元1907年6月,七女湖起义;公元1907年9月,钦廉防城起义;公元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公元1908年3月,钦廉上思起义;公元1908年4月,云南河口起义;公元1910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公元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
不断有仁人志士献出宝贵的生命,革命何时才能成功呢?
公元1910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和众多革命志士心怀惆怅,他们聚在一起,探寻前路,忍不住露出忧虑之色。该如何继续下一步呢?他们只是唏嘘叹息,相视无言。(www.xing528.com)
但是,革命仍需继续。公元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爆发。这一役,同盟会将全国各省革命党的精英聚集,准备再次一搏。很不幸,起义依旧失败了,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那轰轰烈烈的壮举已震动全国。至此,清王朝摇摇欲坠。就在林觉民参与的黄花岗起义失败半年后,即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这一役,清王朝轰然倒塌。当日,湖北武昌新军营的孙武、蒋翊武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在吴兆麟、熊秉坤的带领下,如潮水一般,向驻扎在武昌的湖北总督府涌去。湖广总督瑞澂(zhēng)知道后翻墙狼狈而逃。总督府被军队占领,武昌城获得解放。这一年是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又被称为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的成功很快点燃了各地的战火。待到11月时,全国已经有十七个省宣布独立。至此,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公元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乘轮船回到上海,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公元1911年12月29日,已经独立的十七个省共派出45名代表出席了在南京举行的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建立中央临时政府。会上,大家一致同意由孙中山担任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时大总统。
公元1912年1月1日晚10时,南京谘议局大厅张灯结彩,人头攒动。这里正要举行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参会的来宾有各省代表、军官以及十余名外宾。他们都焦急地向门口张望,希望早一点儿见到今天典礼的主角。
片刻后,孙中山精神抖擞地步入会场,来宾立即致以热烈的掌声。孙中山在一片“共和万岁”的欢呼声中登上主席台,在大总统位置上坐好。这时,二十一声礼炮响起,就职典礼正式开始。
会上,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宣告中华民国诞生。
三十余日后,即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统宣布退位。从公元1895年广州首次起义到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经历十六年风雨,孙中山终于实现了推翻清王朝的梦想。这意味着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帝制终结,而中国历史又将翻到新的一页。就这样,一个旧时代结束,一个新时代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