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盛世下的血色:文字狱简史

盛世下的血色:文字狱简史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盛世的宏伟背景下,时有血色泛起。于是,清王朝的君王们一面推崇儒学,一面却开始大兴文字狱,对思想进行控制。对此,清朝的君王们十分不满,大兴文字狱,进行镇压。文字狱,即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而引起的案件。血色便从文字中透漏而出。由这些诗句出发,清王朝构陷了一场场文字狱。雍正帝残暴多疑,他在位期间,文字狱频发,其中以山东吕留良案最为有名。待到吕留良去世,这批书稿才引发轩然大波。

盛世下的血色:文字狱简史

在盛世的宏伟背景下,时有血色泛起。

康熙乾隆雍正虽然推行满汉一家,不断实行汉化,然而他们还是对汉人心存戒备,尤其是对汉人士族。这是异族统治者不可避免的心理。毕竟那些总是讲求“华夷之辨”的士子,实在不能让人放心。于是,清王朝的君王们一面推崇儒学,一面却开始大兴文字狱,对思想进行控制。

何为文字狱?

那时,明朝灭亡不久,很多文人经历了这场翻天覆地的变故,在诗文中寄托他们的故国之思。对此,清朝的君王们十分不满,大兴文字狱,进行镇压。文字狱,即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而引起的案件。血色便从文字中透漏而出。

他们在那些汉人的书籍中翻翻拣拣,不断挑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诗句,似乎从中嗅到了阴谋的味道。而那些不过是一些普普通通的诗句罢了。我们且罗列三句,比如“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比如“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再比如《咏黑牡丹》中的诗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从这些诗句中,你可以看出什么呢?

清王朝看出了反清复明。第一句说清风不识字,这分明是讥讽清王朝。第二句中,不提明天子,单说壶儿,肯定暗指胡儿,分明说清王朝是异族。第三句更为可恨,朱是指朱明王朝,而异种无疑指清朝,这哪里是说黑牡丹,分明心存谋逆。在这些貌似缜密、实则无理的推测下,谁能够辩白呢?

由这些诗句出发,清王朝构陷了一场场文字狱。他们要用这些欲加之罪困死那些不肯顺从的文人,一点点地磨灭他们的意志,一点点地禁锢他们的思想。下面,我们便从这些文字狱中,挑出明史案、戴名世的《南山集》案、吕留良案简单一讲。

康熙即位第二年,即公元1663年,有人告发浙江湖州的庄廷珑私下编修《明史》,书中使用了南明年号,还直接称呼清太宗努尔哈赤的名姓。这令康熙帝十分愤怒,定其为逆案。

那时,庄廷珑已去世,康熙下令开棺戮尸,焚其骨。庄廷珑之子,以及刻字、印刷、出售此书的人,甚至当地官吏都遭了殃,不是被杀,便是被发配充军。就这样,有七十余人被杀,二百余人受到株连。这就是明史案。

《南山集》案与安徽桐城的戴名世有关,他在文集中表现出对南明永历皇帝的同情。这自然令康熙十分不满。公元1711年,戴名世被关入牢狱,惨遭凌迟而死。同时,有三百多人受到牵连而被治罪。

公元1722年,康熙帝病逝。四皇子胤禛(yìn zhēn)即位,是为清世宗,又称雍正帝。雍正帝残暴多疑,他在位期间,文字狱频发,其中以山东吕留良案最为有名。

吕留良是浙江名士,始终眷恋明朝,不肯顺服清朝。(www.xing528.com)

公元1678年,朝廷开博学鸿儒科,笼络当时名士。浙江推荐吕留良应征,他坚决拒绝。两年后,朝廷又征聘天下山林隐逸贤士,吕留良再次被推荐。无奈之下,他选择削发为僧。吕留良白日坐禅诵经,晚上著书立说,他所著书里有很多反清言论,但由于流传不广,未曾被朝廷注意。待到吕留良去世,这批书稿才引发轩然大波。

有一次,湖南人曾静看到吕留良的文章,十分喜爱,便遣学生张熙到吕留良的故乡浙江探听书稿下落。张熙寻到吕留良的两名学生,谈得投机,便约好四人见面。会面后,四人发现彼此都对清朝不满,于是秘密商议推翻清朝统治。

但是,他们的力量过于薄弱。曾静提议去说服陕甘总督汉族将领岳钟琪。若能说服岳钟琪这样有影响力的将领一起反清,定会在全国掀起反清复明的浪潮

四人决定由张熙出面前往劝说。张熙见到岳钟琪,说:“将军是岳飞后嗣,而现在的满族祖先是金人,金人和秦桧合谋害死岳将军,使其蒙受千古冤屈。您现在手中握有重兵,难道不想替祖先复仇吗?”

岳钟琪一听是劝他起兵反清,立即命人将张熙打入监牢,严刑逼供。张熙受尽各种酷刑,依然咬紧牙关不肯说出曾静等人。岳钟琪见严刑逼供不成,便欺骗张熙说,自己之前只是想试探一番,见张熙反清态度如此坚决,他很感动。

再后来,岳钟琪又佯装和张熙商议如何进行下一步反清活动。张熙信以为真,便将全部情况说出。岳钟琪立即向雍正帝上奏此事。

雍正帝接到奏章,非常震惊,立即遣人捉拿曾静和张熙到京审问。至此,张熙才看清岳钟琪虚伪的面目,但为时已晚。经过审讯,雍正帝得知曾静读到吕留良的文稿,才决意谋逆。于是,他下令掘开吕留良的坟墓,剖棺戮尸,并焚毁其著作;又将吕留良一家和他的两名学生满门抄斩。这还不算,但凡查出的信奉吕留良学说的人都被罚充军。

不知道你是否想过,这一件件文字狱会造成什么影响?

文字狱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最盛,合计有数百次,无数人因此被斩杀,被抄家,被充军。这数百次文字狱使得九州文坛喑哑无声。

诗人龚自珍写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的确如此,那时的文人们被鲜血和杀戮震慑,变得畏怯而闭守,沉默而冷淡。他们不愿意再关注这个王朝的命运,关注什么家国天下。有的文人学会了歌功颂德,随世俯仰;有的文人则默默地将目光转向训诂考据,只愿意用这些无刺无锋的文字,谋求一份简单而庸常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