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国二百余年的唐王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来临。
先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何为五代十国。
朱温建立后梁,不久便被后唐取代。就这样,中原大地上,宛若走马灯一般,朝代频繁更替。继后唐之后,又有后晋、后汉、后周。这便是五代。至于十国,是指在南方和巴蜀一带,之前雄踞一方的藩镇纷纷建国,包括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九个国家,加上居于北方的北汉,合计十国。在中原大地五代频繁地更替中,这十个政权或长或短,都曾暂存一时。
简单来说,五代十国是晚唐藩镇割据的延续。曾经繁盛一时的大唐轰然崩塌,之后一直没有出现强有力的政权一统乱局,以至于之后五十余年,政权更替频繁,攻伐不休,兵荒马乱。
在政权频繁更替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件事,大概是公元934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当时,他并不知道这一举动将带来三百余年的隐患,也不知道将会有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由此引发。当然,即使知道,他也会割让。毕竟在石敬瑭心目中,家国大义如何比得上一时的安康和荣华。
燕云十六州是指位于现在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个州。
翻开地图,我们看到燕云十六州连绵分布于长城南侧。之前,我们讲到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敌。然而,随着燕云十六州的割让,由河北蓟县至山西朔县的千余里长城都归入契丹境内。自此,中原大地袒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屏障尽失,无险可守。可以想象一下,你辛苦构筑起的防御盗贼的堡垒,竟然成为盗贼的屏障。
那么,石敬瑭为何要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是为了一时苟安。当时,后唐的李从珂派出数万兵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虽然骁勇善战,但是兵力很少,无法抵御,急得一筹莫展。这时,掌书记桑维翰提议,不如向契丹称臣,借兵消灭李从珂的大军。
石敬瑭同意了。(www.xing528.com)
桑维翰为他起草了一封书信,信中表示契丹若肯相助,便将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且愿意称契丹国主为父。大臣刘知远得知此事,坚决反对。石敬瑭比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年长十岁,竟然要称他为父,这妥当吗?况且,可以用金帛换取契丹出兵相助,为何要割让土地呢?
很多大臣同意刘知远的意见。
然而石敬瑭为了击退李从珂,不顾群臣抗议,匆忙遣使者从偏僻小道去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对中原垂涎已久,接到石敬瑭的书信,十分高兴,决定亲率大军前去解救晋阳。于是,在契丹大军和石敬瑭的内外夹击下,唐军大败。
耶律德光驻军晋阳城下,石敬瑭亲自出迎。见到耶律德光,石敬瑭卑躬屈膝,献媚不已。耶律德光见石敬瑭这样顺从,很是欢喜,立即封石敬瑭为帝。随后,石敬瑭借助契丹的兵力灭掉后唐,建立后晋。石敬瑭在奏章中称契丹国主为父皇帝,自己自然是儿皇帝。满朝文武都觉得可耻,石敬瑭却毫不在意,对契丹国使者恭敬到极点。
然而,这样卑躬屈膝的后晋并未存在很久。
石敬瑭做了七年儿皇帝去世,侄子石重贵即位,是为晋出帝。晋出帝在给契丹国主的奏章中自作主张称孙儿,不称臣。耶律德光为此大怒,认为是对他的大不敬,于是遣兵攻打后晋。后晋军民奋勇抗敌,数次击退契丹军。但最终契丹大军还是攻入晋阳城。
公元947年正月初一,晋出帝被俘,后晋灭亡。
攻入晋阳城后,耶律德兴纵容士兵四处掠夺。中原百姓不堪其扰,纷纷组织起来突袭契丹军。契丹军损失惨重,耶律德光只得带领军队退出中原。
值得一提的是,入主晋阳那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在这里,且让我们记住辽国,因为它会在接下来的历史故事中多次出现,成为很多君王、将相、百姓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