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在对宇宙本体“道”的认识上,兼采了儒道二家的学说。老子提出“道”是宇宙的本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但老子又认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2]这就是说他所谓的“道”是没有任何物质属性的虚无。《吕氏春秋》认为宇宙的本源出自“太一”,这个“太一”也可称作“道”,《大乐》篇说:“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万物所生,造于太一,化于阴阳。”这与《易传》所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分阴分阳,递用柔刚”等有些接近。什么是“道”呢?《吕氏春秋》说:“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3]这又与老子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4]口吻是一致的。但它又提出“道”不是虚无,而是一种具有和质属性的“精气”,这就对老子的“道”有所改造。
《吕氏春秋》认为天地是由“精气”形成的,精气中的轻扬者上升而成为天,重浊者下沉而成为地。在《尽数》篇中,它认为鸟兽、珠玉、树木等都是精气聚集而入于外物的表现,它把自然界的千品万汇当作精气的外化,“精气之集也,必有人也。集于羽鸟与(因)为飞扬;集于走兽与为注流行;集于珠玉与为精朗;集于权木与为茂长。”它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由精气的运动和变化所形成的。这样,天或宇宙便是由物质构成的自然界了,在这一点上,它又受了荀子“天道自然”的影响,而与其他各家不同。《吕氏春秋》不相信鬼神,不承认天命,在《尽数》篇中说:“今世上卜筮祷祠,故疫病愈来。”它认为人的疫病是精气郁结而成,求神问卜是无济于事的。它对于命的解释是:“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错者,不得与焉。故命也者,就之未得,去之未失。”[5]它把命看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没有把命运的主宰看成是上天。(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