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的表格主要由表题、表序、计量单位、表头、表文、表注等要素组成。1.表题。即表格的标题,用来简扼地说明表格内全部资料的内容,一般由时间范围、地域(或部门)范围、内容范围(主题、事项)、表格性质组成。具体问题表现在:一是表题格式不够统一。在出版的二轮志书中,很多表题没有按照上述格式命名,表题使用较为随意。如《乾安县志》(1986—2000)中存有情况表、状况表、统计表、一览表、比较表、汇总表、调整表等多种表题形式,《咸宁市志》(1965—2005)则多数表题没有时间范围和地域范围,两部志书表题较为混乱,一定程度影响了志书的统一性原则。二是表题归纳不准确,涵盖不了表的内容,出现大题小表、小题大表的现象。如“1986—2000年乾安县治安处罚人数统计表”中,除记载治安处罚人数外,还记载了劳教人数。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治安处罚种类中并不包含劳动教养这一项,因此该表题归纳的内容范围不妥。2.计量单位。是数字表格最不可缺的要素之一。具体问题表现在:一是计量单位不准确。如《乾安县志》中《交通》篇表11-7计量车数单位应为“辆”而不是“车”。二是计量单位标注位置不统一。如《咸宁市志》(1965—2005)表格中含两个以上计量单位的有的置于表右上方,有的置于相应栏内进行括注(如图1、图2所示)。三是计量单位不统一。同一部志书中有的表格计量单位用千米、千克、吨,有的用km、kg、t等英文缩写,没有达到全书一致。有的还用元/m2、万/m2等中英文混合形式标注,显然不妥。四是计量单位缺失或不完整。当表格计量单位种类过多时,偶尔存在个别数值忘记标注的现象,而一个计量单位的缺失,可能使整张表格的数据失去了参考价值,进而影响了整部志书的编纂质量。(表1、表2)
表1 1972—2005年咸宁地区(市)群众来信来访量统计表
续表
表2 1965—1986年咸宁地区竹木采伐量统计表 单位:木材万立方米、楠竹万根
3.表头。即表目,就是表格内的栏目或项目,分为横表目、纵表目,它起到统帅表文的作用。具体问题表现在:一是表目设计欠科学,隶属关系不清晰,编排不合理,在思维方面存在着逻辑混乱,使入志表格的科学性受到很大影响。二是表目设置无意义,一些二轮志书中表格常常设立“备注”等表目,备注本是对表中某一内容的解释,但多数备注栏无内容或仅有一两项内容,造成表内空白,断项内容增多,形同虚设,笔者认为这样的备注栏改为表注更为合适。(表3、表4)(www.xing528.com)
表3 1965—2005年征集兵员统计表
表4 1984—2000年乾安县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审计情况统计表 单位:元
4.表文,即表格内所要记载的内容,分为文字和数字两类,是表格记述的主体。数字表格是数字资料的载体,其准确与否决定着表格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志书的质量。数字差错是志书的“顽症”,表格中的数字差错是志书差错的“重灾区”,主要表现在:一是表格内的数据自相矛盾,常常出现纵横栏数字合计不相符、分项相加之和与总数不符、各分项的百分比相加不等于100%等问题。二是表格与正文之间的数据不一致。三是篇章之间有关联的表格数据不符。如《乾安县志》(1986—2000)中“1986—2000年全县小学基本情况统计表”与“1986—2000年全县小学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中教职工总数一栏数据不符。四是数值排列不规范。各栏数字位数没对齐,表内数字的小数点后位数保留不一致,排列不整齐。四是表中留有空白。一些志书中因表格内个别年份、地区或项目查不到资料或者不存在该情况数据,采取留白处理,这会使读者误认为是漏填,将影响到资料地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而影响志书的质量。(表5)
表5 部分年份林木育苗情况统计表 单位:公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