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长编在《中国历史大辞典》解释为:“长编,详细汇集编排历史资料,以备删定成书之用的底稿”。即以一定的顺序和框架,把所搜集到的有用的资料初步编纂起来。资料长编是由资料到书的一个桥梁,是修志之前把各种资料按成书体系编辑汇总的重要环节,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时就是“先立丛目(篇目),后修长编,再笔削成书。”面向第三轮修志,资料年报作为资料长编的延续,也和资料长编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是为三轮修志积累基础资料。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没有大量资料作为基础,编纂志书就无从谈起。志书编纂时间跨度大、涉及年限长,特别是第三轮修志涉及的是改革开发成果显著、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20年,如果编纂时临时征集资料,必不可免的会出现资料不全、缺漏繁多的问题。因此,在资料长编的基础上,有序推进资料年报征集工作,循序渐进的积累资料就显得很有必要,不仅能及时的保存基础资料,也能使资料更好地反映时代发展变化的完整过程。
二是为三轮修志积累编纂经验。志书是资料性的著述,胡乔木曾说,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的资料书”“地方志书应当提供一种有系统的资料,这种有系统有组织的资料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编写资料年报正是依据地方志书上述特征,适应新编地方志书的要求进行的,可以说资料年报与资料长编和志书是“一脉相承”的,以资料年报汇编成长编、以长编汇编为志书,正体现了这种内在联系。因此,通过整理资料年报,可以使参编人员进一步清晰资料记述内容的发展脉络,熟悉编纂规范,为三轮修志积累经验、锻炼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对所有搜集到的原始资料经过去粗取精、去繁存简的整理,可以筛选出大量有价值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深层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参编人员通过对资料年报的整理、编排,可以熟悉资料、消化资料,更能为三轮修志做好查漏补缺的准备工作。(www.xing528.com)
三是为三轮修志提供材料依据。志稿是在资料年报和资料长编的基础上提炼编纂而成的,并且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定型。提炼编纂资料年报和资料长编,必然会对材料有所取舍;志稿修改,也会对记述内容进行增减。这就造成从年报长编到志稿、从志稿到成稿的过程中,会出现因笔误或资料删削造成断章取义,这会不同程度地扭曲了事物发展的原有轨迹。面向三轮修志,如何避免这一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好第一道关卡,即利用资料年报和资料长编,保存好第一手资料,做到资料全面翔实,这样在三轮志稿完成后,才能依据资料年报和长编对志稿进行准确有效的核对,使其“有据可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