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成
内容提要:如何在都市化进程中延续名城历史文脉,实现保护与发展并举?如何在新旧和谐共处中凸显城市特色,体现传统与现代融合?近年来,宁波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和谐互动,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主要分析了取得这些成效的内外原因,总结了取得这些成效背后的主要经验。
关键词:宁波名城保护城市建设
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一定要考虑如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惠及民众而不能伤害民众利益。如果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不惠及广大民众就不可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不充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文化遗产就不可能获得应有的尊严和地位;得不到尊重,缺乏应有的地位,就不可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于人民。以宁波为例,近年来,宁波文博工作者是清醒的,不求理想主义和教条主义,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城市建设,将保护的理想逐步走进现实,努力成为城市建设的积极力量。以正在实施并即将完成的郁家巷为例,将旧城历史地段改造成为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和城市发展新的起点。文化遗产得以实现自己的尊严,成为城市最有魅力的地方。宁波名城保护工作也由此带来了一些新鲜的启示。
明清浙东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精髓对宁波地域价值观念至今起着传承影响:追求务实。人们清醒地意识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保护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完善,不能一蹴而就。要让社会的保护理念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必须承认“和而不同”的现实。所以,守土有责之心、之行远远超越于部门尽职尽责的工作要求,超越于注重部门权责的补位。从现实出发做好保护工作,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实现保护的理想,采用将保护融合于建设的方式,努力实现保护与建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关系。各相关部门努力换位思考,跨越学科,谋划全局,总结经验,创新理论,探索实践,实现“应保尽保,能保则保”,创造一切可能来留住遗产,并在让全社会共享遗产保护成果上提出了许多原创性的举措。例如:
保护大型古代城市遗址服务于城市建设和开发,由此实现“点”的保护与建设的互动,并呈现一体化。在宁波海曙区和义大道保护与更新实施进程中,项目建设一边推进,古船打捞、城门遗址一边得到发掘。开发商主动要求保护展示考古遗址,并结合景观没计予以实施,努力把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结合好,让道路更新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形成一个良性互动。
抓住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实现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由此实现“线”的整合与利用的互动,并呈现社会化。在宁波东外滩片区规划建设中,以三江口为起点,沿着甬江东岸依次形成“核心商业商贸一文化休闲娱乐一商务办公一居住”的功能序列,改造成为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地。其中,20世纪早期宁波城市工业遗存均得以原址完整保护。太丰面粉厂正在改造为宁波书城,浙东针织厂正在改造为工业博物馆,造船厂船坞和渔轮厂修造船车间等也被利用起来。这些工业遗存得到保护和利用,凸显创意文化产业的无限魅力。(www.xing528.com)
与旅游结合、与演出结合、与文化产业发展结合,切实推进传统街区、名镇古村“价值再现”工程,由此实现“片”的整治与开发的互动,并呈现高水平。近年来,宁波先后实施了外滩历史文化保护区、慈城古镇、石浦古镇等的保护、整治和开发建设。强调在历史街区中改善基本生活设施,疏散人口密度,延续居住功能,适度发展商业旅游。在莲桥街和郁家巷历史街区,散点和集中相结合的保护使周边业态发生调整,利益相关者在利益博弈中逐步实现共赢。在南郊路街区保护规划中,占据中国电影发展史上重要地位的宁波电影产业基地正在孕生。在新农村建设中,以江北区为例,做好田园城市的区块发展文章,城中村的古村保护和开发,前景一片看好。
城市要发展,规划须先行,实施则是各种力量的组合。政府为实现发展目标,必须从市情出发,把握发展的财力、能力问题以及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既要防止现代化过程中大拆大建,造成“千城一面”的后果,又不能停止改造、建设和发展,因此,需要磨合保护、建设与发展多嬴的格局。省内外同类城市保护的道路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只能积极探索保护模式的多样性。当2004年新一轮旧城改造开始时,由于开发利益驱动,保护的力量受阻,我们采取了“冷却”的方式,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倾听专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以时间的推移来考量各种力量的自我调整,让文化遗产无声无息地显露其隐性价值。四年后的今天,在政府的引导下,宁波老城区产业结构调整后,符合传统价值体系的用地规划被打破,区块之间形成了人文环境的竞夺和吸引,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重新研究、商定,各种力量明显具有了蜕变和放眼的态度。从这点上说,政府对城市的历史街区改造做好了应有的文化准备,既为老百姓改善了生活质量,又为开发商保护了土地开发的文化附加值,为城市后人的精神家园留存了文化的根脉,呈现出利益制衡和矛盾处理的宝贵智慧。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及时组织评选并公布了首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从评选、公布到10个古村落规划编制全部完成,历时仅两年,效率高的背后显示出政府对古村落保护的重视和坚定的执行力度。目前已有三个古村落全面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立法是规范全社会基本行为的重要保障。通过地方立法、执法,增强可操作性,实现权利平等,保障遗产保护利用权益。2007年,宁波市人大根据宁波市享有的地方立法权限,制定出台了《宁波文物保护点保护条例》,对尚未核定公布为文保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实施依法保护,长效管现,填补了国内文物保护的法律空白。当前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这部条例正在发挥重要作用。2001年某开发商主动上门向文化部门提出申请考古勘探,由此发现了江南罕见的元代重要遗迹——宁波元代永丰库遗址,荣获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开发商本打算凭借文化底蕴提高开发地含金量,但后来随着考古遗址价值的提升和保护范围的扩大,被政府置换收回土地开发权,实施遗址保护。这一实例显示出宁波文化遗产保护依法办事体制的有效性。与此同时,保护需要一种和谐氛围,这种氛围就是形成全社会的保护合力。近年来,宁波政府各部门管理者、执行者和专家队伍实现更替,形成了保护问题上知识结构和专业索养结合的新氛围。例如,2007年实施的华美医院住院楼修复工程,成为宁波近年来遗产保护工程一个新的样板。华美医院是我国近代诞生最早的综合医院之一。20世纪30年代宁波古城墙拆废,华美医院住院楼以宁波城墙砖垒筑起来,成为一幢近现代优秀建筑。对于这样一幢处于“危房”状态的近现代建筑的修复工程,从起先的保护技术上争论和畏难,到后来的设计、施工、监理的合作和专家指导,实现了跨部门的技术力量合作,顺利解决了近现代建筑保护的技术难题,最终保住了它应有的历史风貌。又如,在海喀区和义大道建设中,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海城投资公司、市教育局、万豪企业、市电业局等单位先后积极参与文物古迹保护和修复,共投入资金4000万元,成为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集中范例,从而既保留了一条反映和义门瓮城遗址、南宋古船、桃花渡、钱业会馆、中国第一所女子中学、渔浦门码头等文脉相连、底蕴深厚的街道,又建成了一条集国际知名品牌、高端零售、休闲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大道。此外,宁波社会上涌现了一批激情四溢、敢于行动的人——1200余位业余文保员和万名以上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他们中有荣获“郑振铎一王冶秋文物保护奖”的屠仲光、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的秦乘年、“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的杨古城等。他们是社会力量参与遗产保护的楷模。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度越来越高。2007年,宁波率先发布了国内文博界第一本蓝皮书——《宁波市文物事业发展蓝皮书》,出版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主动地让文化遗产进一步为全社会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观念的转变带来了对遗址保护的重视,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使他们从文化遗产保护中得到实惠,发自内心地去爱护、保护。
当前宁波仍在不懈地努力,并在保护与建设、利用、发展关系上提出:建设时时刻刻,保护也要时时刻刻;保护不求一种模式,利用但求合理形式;保护为了历史遗产活着,发展为了文明流传泽被。通过今后几代人的接力,宁波力求达到区域经济、历史文脉、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达到历史、今天和未来不断延续,流淌于城市的发展长河之中。
(作者系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处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