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都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两岸,距离泰晤士河入海口88km。2001年伦敦人口为718.8万人。
4.2.1.1 气候
伦敦气候变化大,降雨几率也高,夏季(6~8月)的平均温度约在16℃左右。9、10月秋高气爽,11月下旬慢慢进入冬天,12月到次年的2、3月气温在10℃以下,下雪的机会也不是很多,4、5月回暖,但还是保持在15℃以下。最热月份为7月,一般气温在13~22℃;最冷月份为1月,一般气温在2~6℃。年降水量为1100mm左右。
4.2.1.2 主要河流
穿过伦敦的河流主要是泰晤士河(Thames),在伦敦下游河面变宽,形成一个宽度为29km的河口,注入北海;在伦敦上游,泰晤士河沿岸有许多名胜之地,诸如伊顿、牛津、亨利和温莎等。泰晤士河的入海口充满了英国的繁忙商船,然而其上游的河道则以静态之美而著称于世。
其他河流多数为泰晤士河的支流。主要是贝弗利河(Beverle)、旺德尔河(Wandle)、利河(Lea)、罗丁河(Roding)、普尔河(Pool)。
4.2.1.3 航运
早在工业化时代,伦敦的泰晤士河两岸就遍布着码头、工厂、仓库、货运船只等,航运业十分繁荣。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铁路、公交和民航逐渐替代了水运,伦敦泰晤士河两岸的航运经济也随之萧条了。在20世纪90年代,伦敦适时地对泰晤士河两岸进行了改造开发,发展新型服务业,沿河建立了图书馆、戏院等设施,增加了许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伦敦的城市服务功能得到了提升,泰晤士河重新焕发了青春。目前在伦敦的内河航运主要用于游览及改善自然环境,货运只占其中的很少一部分。
4.2.1.4 景观
伦敦的内陆水运网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休闲去处,给繁忙的城市生活提供一个欣赏风景和呼吸空气的场所,同时也吸引各地的游览者来游玩。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活动来吸引更多的游览者来参与水路网的探险,同时也为游览者创造更多的娱乐产品。例如组织家庭形式的观光,电影拍摄,发布旅游信息等吸引游览者。伦敦水运处还制定了一个“三年计划”来更新在伦敦地区的船舶停靠点设施并提升服务水平,来吸引更多的人参观游玩。
4.2.1.5 河流污染
河流在提供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承受着许多的环境压力,包括河道污染、流量减小(主要是由于引水和气候变化造成)、生存环境退化等。环境署监测河流健康与否主要是通过检测河流水质状况。伦敦河流按照水质好坏可以分为六个等级,从A到F,分别是很好、好、一般好、一般、不好、差。
2000年水质指标显示,30%的河流达到好或者很好的标准;超过53%的河流达到一般好或一般的标准;16%的河流处于不好的状况,只有0.3%的河流处于较差的状况。影响无脊椎动物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废水的排放、城市径流和周期性的水污染。一般在废水处理工程的排水口处生物水质最差,通过改善污水处理工程和河流复原工程可以有效地改善伦敦河流的生物水质。
4.2.1.6 生活用水
这里的生活用水指泰晤士水务公司供水区域的用水,生活用水量如表4.1和表4.2所示。泰晤士水务公司大约23%的用户在伦敦以外区域,另外一些水务公司只向伦敦很小的一部分地区提供用水。
表4.1 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量
注 数据来源于英国水服务办公室(The Office of Water Services,OFWAT)。
表4.2 每个家庭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量
注 数据来源于英国水服务办公室(OFWAT)。
4.2.1.7 供水渗漏情况
泰晤士水务公司对工业部门的供水渗漏是最严重的,大约占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所有渗漏总量的四分之一,伦敦北部的一些老城区渗漏情况严重,在伦敦其他地区渗漏情况不是很明显。
表4.3和表4.4是1998~2002年泰晤士水务公司渗漏情况与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情况的比较。
表4.3 渗漏量(每个家庭每天产生的渗漏量,以L计)
表4.4 渗漏量(每1km管线每天渗漏的水量,以m3计)
4.2.1.8 地下水水位(www.xing528.com)
伦敦地质条件很好,雨水经过地层过滤很容易就形成了地下水。19世纪以前伦敦地下水位较高,有足够水压使泉水从自流井中流出,但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前半叶由于商业和工业用水的增加,导致伦敦地下水水位迅速降低。
在二战中和二战后,随着那些需要大量用水的工业部门的减少,地下水的抽取量开始减少,在1965~1970年间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趋势得以扭转,以后逐年得以上升。
但是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目前在伦敦中央地区的地下水位却达到了最高水位,对建筑物地基和隧道等造成了危害。
图4.1为1850~2000年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下地下水位变化曲线。
图4.1 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地下水位变化曲线(资料来源于英国环境署)
4.2.1.9 防洪
伦敦的洪灾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潮汐洪灾、河流洪灾、下水道洪灾。
1.潮汐洪灾
伦敦由潮汐引起的洪灾主要是在泰晤士河上,伦敦市区的泰晤士河挡潮闸(如图4.2所示)是为了保护伦敦免受海潮洪水的威胁而建造的,工程于1974年开始建设,1984年完工。
图4.2 伦敦泰晤士河挡潮闸
为防止潮汐灾害对伦敦的破坏,在伦敦市区的泰晤士河挡潮闸每年关闭的次数逐渐增加,到2002年底泰晤士河挡潮闸已经关闭了65次,其中3次是为了帮助减缓上游的洪灾。泰晤士河挡潮闸使用的大部分时间在10月到次年2月。预计到2100年,泰晤士河挡潮闸每年需要关闭200次来防止伦敦受到潮汐的危害。
从1996年起,环境署开始负责洪灾警报。2000年9月12日起一种新的四阶段洪灾预警系统建立,表4.5为2000~2002年伦敦地区洪灾警报次数。
表4.5 2000~2002年伦敦地区洪灾警报次数
2.河流洪灾
此种类型的洪灾主要是由于在短时间大量降雨超过了土地的排水能力引起的,尤其在地面已经饱和或是渠道阻塞的情况下易发生。伦敦地区的大部分河流都是小河流,大雨时水位迅速升高,雨停后马上回落,河流和水道的开凿、改道和转移加剧了洪灾的发生。
表4.6为2000~2002年在伦敦各个地区洪灾淹没的房屋统计。
表4.6 2000~2002年伦敦各个地区洪灾淹没房屋数量
注 资料来源于英国环境署。
3.下水道洪灾
除了潮汐洪灾和河流洪灾以外,由于下水道阻塞或是下水道系统排水能力不足也会导致洪灾,这种洪灾与河流洪灾和潮汐洪灾相比更难于预测。
表4.7是1999~2002年泰晤士区域由下水道导致洪灾的次数。
表4.7 1999~2002年泰晤士区域由下水道导致洪灾的次数*
* 资料来源于英国水服务办公室。
① 括号内数据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平均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