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杭州国立艺专执教中西并用:首届青年美术理论家评选人选作品集

杭州国立艺专执教中西并用:首届青年美术理论家评选人选作品集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0年夏天,李苦禅还应林风眠之邀,赴杭州执教于杭州国立艺专。杭州艺专的口号为“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与李苦禅的艺术主张完全一致。在李苦禅纪念馆里留存多幅杭州艺专时期李苦禅教授学生的作品,并展于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法古禅心——纪念李苦禅诞辰120周年艺术展”。在杭州艺专,他还得以结识吴昌硕的门生潘天寿。

杭州国立艺专执教中西并用:首届青年美术理论家评选人选作品集

1930年夏天,李苦禅还应林风眠之邀,赴杭州执教于杭州国立艺专。杭州艺专的口号为“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与李苦禅的艺术主张完全一致。学校的教学大纲更是指出“本校绘画系之异于各地者,即包括国画、西画于一系列之中。……假如要把颓废的国画适应社会意识的需要而另辟新途径,则研究国画者不予宜忽视西画的贡献;同时,我们假如又要把油画脱离西洋的陈式而足以代表民族精神的新艺术,那么研究西画者亦不宜忽视千百年来国画的成绩。”李苦禅非常赞同校长林风眠的教学方案,具体在教学上,李苦禅兼采传统与现代技法,在国画课上进行写生。他常带学生到西子湖畔写生,自己养鱼鹰作画。在李苦禅纪念馆里留存多幅杭州艺专时期李苦禅教授学生的作品,并展于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法古禅心——纪念李苦禅诞辰120周年艺术展”。这种中西融合的教学方式,渗透在每一幅学生作品中。可以见得这是中国近现代实验性教学的一次重大的尝试,并深刻影响了今后中国艺术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理念。在杭州艺专,他还得以结识吴昌硕的门生潘天寿。李苦禅回忆潘天寿,“看到了他那指墨的荷叶,回想起当年,我们为了表现自己的感受,不拘成法地探求,尝试着各种笔墨技巧。为了得到满意的笔墨效果,我们一方面研究八大、石涛等的用笔,一方面试用多种绘画的工具,如以指头、笋壳、棉絮来作画……”[13]可见他们二人的志向相同,都是求师造化、勇于独创的;所尊崇的古人也皆为自成一家、别开蹊径、格调高尚的前人画师,如青藤、八大、石涛、高且园等。

综上所述,李苦禅早期的艺术实践,不论选择西方形式,还是中国传统风格。一方面是他主观意愿学习西画是以改良中国画为目的,最终还是以中国画为本。另一方面,客观地分析,他的艺术选择始终没有脱离中国的社会历史变革,始终与在时代潮流最前沿的大师走在一起,如蔡元培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赵望云、王森然、潘天寿、王青芳等,他所在的朋友圈引领了中国画的改革。李苦禅通过早年的艺术实践,吸收了古代以及同时代具有创新思想的国画家的艺术风格,又兼学齐蒂尔、克罗多所传授的法国印象派技巧,丰富了艺术题材,扩大了艺术思路,并立创一种“金碧重彩写意画”之新格。后期他选择方形纸进行构图,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构图模式,颜色上加以西方丙稀颜料作藤花、紫鸢,花鸟题材选择鹰、鹭等大型鸟类。通过早期艺术实践的不断探索,他最终确立了沉郁雄浑、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奠定了大写意花鸟画在中国画改革中的时代地位。

【注释】

[1]《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沿革》,《绘学杂志》,1920年第2期。

[2]《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沿革》,《绘学杂志》,1920年第2期。

[3]李苦禅:《徐悲鸿传记<笔下千骑>序言》,《李苦禅纪念文集》,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页。

[4]《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会员姓名录》,《绘学杂志》,1920年第2期。

[5]《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第二次始业式演说词》,《北大日刊》,1918年第10期。

[6]徐悲鸿:《中国画改良之方法》 ,《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5月23日;1920年6月《绘学杂志》第一期转载此文,改名为《中国画改良论》。(www.xing528.com)

[7]《赵望云自述》,《中国画坛论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

[8]王森然:《苦禅画集序》,炳林印书馆,1936年。

[9]程争:《从学徒到大师——画家赵望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

[10]《文艺战线》,1932年第一卷。

[11]王森然:《画家李苦禅》,《李苦禅纪念文集》,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6页。

[12]刘曦林:《再读李苦禅——关于李苦禅早期艺术活动的笔记》,《美术研究》,2000年第1期。

[13]《李苦禅、潘天寿画展研讨会》,《新美术》,1981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