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世纪,图像的问题在于如何联系不可见的神圣,而对于启蒙以后的学者,问题则主要为,图像的表象(appearance)状态是否能连接自然或现实(reality)。文艺复兴再现图像体系的割裂性,在启蒙时代才真正显露。这种表象与现实之间的分裂与差异,困扰着启蒙学者。如卢梭对图像持模糊态度,他认为在本体论上表象与现实有着严格区分,但又相信艺术有来自其本性的价值,自然的显现能通过技巧高超的绘画抵达。狄德罗则直接为雕塑家及画家所营造的关于现实的幻象惊叹,愿意研究笔触如何造就幻象。休谟则同狄德罗类似,相信人的视觉才是理解现实的起点。[13]也因此,在启蒙前后,对雕塑及绘画的造型分析才正式形成。沃尔夫林将重点放在风格与形式的阐释上,并指出16世纪到17世纪,西方图像的风格变得更加丰富,并拥有更多纵深。他赞赏的希尔德勃兰特则深入探讨了造型艺术的形式问题,很大程度上延续了阿尔伯蒂,强调明暗、色彩、线条与空间的统一。
而从更为实践的层面看,文艺复兴后至20世纪前,具有古典意义的图像(某种程度上包括巴洛克和浪漫主义),在再现的造型体系中一直发展。阿尔伯蒂开启的透视逻辑,结合了坦培拉间接画法,成就了造型艺术的高峰。凡·艾克发明油画后,油画的技法经历了较快变迁,包括间接画法(透明覆色和不透明覆色)、直接画法、现代综合材料(20世纪)。巴洛克时期画家大多仍以间接画法的造型方式为主。如鲁本斯同时采用间接画法和直接画法处理物受光面和阴影。伦勃朗则用复杂技法,让透明色与不透明色互相交汇,使整幅画面浑厚有力。与此同时,委拉斯贵支开始采用油画直接画法。他在画面暗部仍用间接画法构型,亮部则尝试用厚涂颜料塑形。直接画法的优势在于同时解决色彩与造型的问题。这在当时难度很大,却可更直接地解决空间统一性的问题。因而直接画法的普及虽经历漫长过程,但通过夏尔丹、达维特、安格尔、戈雅等艺术大师的探索,直到印象派真正走向了成熟,从技法层面,完成了西方图像造型体系的最后一环。(www.xing528.com)
直到19世纪,图像的视觉化和照相技术开始对绘画中的再现体系进行完美复刻,让绘画乃至雕塑的造型发生全面转折,开始另寻出路。直接画法自印象派始,进入了对笔触及外光表现的深度探索,主要关注并追求“迹象”对画面色彩、形式的影响。虽然塞尚和部分立体主义者,对画面进行了丰富的非再现空间并置或叠加处理,但立体感与具有重力感的造型在现代绘画图像中被边缘化。与之相反,摄影与摄像的平面图像构成,则真正延续了自阿尔伯蒂开始的图像表象方式。虽然海德格尔对“世界图像”进行了批判,当今图像时代的表象体系,仍以西方图式的特定形态,影响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