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艺复兴:图像生成的转折点

文艺复兴:图像生成的转折点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图像也尚未与物分离,还未成为独立的物。不过,文艺复兴确实标志了现代图像生成及理解方式的起点。神学治下,中世纪图像基于对事物的想象,而人文主义伊始,文艺复兴图像开始向现实主义转变。它是分析的、再现的,关于理性、造型与比例,从文艺复兴开始到古典,正式改变了西方文化对图像的理解。文艺复兴的图式,才得以建立并持续影响当今的图像时代。

文艺复兴:图像生成的转折点

福柯在《词与物》中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表象方式基于相似性,词与物并不分离。同样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图像也尚未与物分离,还未成为独立的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透明的,图像并不被认为具有独立行或自主性。相似性使世界连贯于图像,虽不似中世纪圣像那般强烈地显现,但在拜占庭与文艺复兴时代,图像仍是世界的一部分。[6]直到16世纪中期,艺术院校出现,绘画艺术的定义才开始真正从注重技艺,转向一种智力活动。不过,文艺复兴确实标志了现代图像生成及理解方式的起点。换言之,图像的世俗化从15世纪便已开始。神学治下,中世纪图像基于对事物的想象,而人文主义伊始,文艺复兴图像开始向现实主义转变。[7]阿尔伯蒂《论绘画》的奠基作用,便不可忽视。

希腊和罗马的文学作品以及古物的普及度上升,布鲁内莱斯基的透视实验及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隆顶工程,都给予阿尔伯蒂以巨大的启发。在笃定艺术与科学成就的同时,他强调学习自然,认为人对自然的漠视,让现代人无法像古人那样轻易进行创造形象。因而,自阿尔伯蒂始,对绘画透视分析的处理,目标逐渐演化为让人工视觉体系的再现性达到最佳。对于画家、笔触、造型与构图的手段变化不大,或变化持续且缓慢,但把握图像的视角,已随主体的分析目光而改变:如果图像不被把握为分析的或透视的,你就不是一个好画家。视觉形象、光的行为、物体表面的阴影等诸多造型因素是值得研究并重视的“自然”,而“艺术”则第一次在理论层面,落到了“艺术家”手中,取决于人的视角。人作为万物尺度,变为图像的先决条件,统筹着知识。透视的几何模型显示出自然的同质化,建构了人的行为及观察的角度。当然,需要强调,阿尔伯蒂与佛罗伦萨柏拉图主义的关系被后人夸大了。他确实受环境影响,不支持亚里士多德和基督教化的亚里士多德,但他同时接受了传入意大利的、源自奥卡姆的威廉的唯名论。《论绘画》便反映了唯名论对待知识及获取知识的方法。(www.xing528.com)

由此,在历史与风格的衍变节点上,阿尔伯蒂的理论开启了绘画从中世纪到现代性的发展。他的透视模型所代表的关于可见世界的图像体系,是属于现代的。它是分析的、再现的,关于理性、造型与比例,从文艺复兴开始到古典,正式改变了西方文化对图像的理解。其对后人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仅包括瓦萨里、法国学院派、16世纪到18世纪的理性绘画、新古典主义,也深入到风格主义、巴洛克浪漫主义体系当中。之于画家及雕塑家地位的确立,阿尔伯蒂一方面认为绘画或图像自有其品德,另一方面将画家上升为人文主义学者,是创造值得崇敬的作品的“神”。于是,图像开始具有艺术品的独立性,而画家则开启了自我表达的理论可能。中世纪以前图像的显现逻辑,开始被再现的可见体系统筹。而当显现变为再现,当希腊或基督教神的地位转化为人,关于构图及造型本身的阐释,才正式进入理论视野。因此,就图像而言,文艺复兴的确为现代性的开始。文艺复兴的图式,才得以建立并持续影响当今的图像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