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清时期仕女画形象:审美特点与绘画技法的变化

明清时期仕女画形象:审美特点与绘画技法的变化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明清时期的仕女画题材,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因为审美特点、绘画技法等方面的不同,其仕女画形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即使同是表现女神的形象,明清画家笔下的女神与《洛神赋图》的女神亦大相径庭。陈洪绶甚至创造了一种奇特的变形的仙女形象。并且女仙的发髻被画成一个较为概念化的圆球,与仕女手中拐杖及物饰上的圈纹相一致。陈洪绶的女仙形象不仅奇特而且呈现出装饰性特点。

明清时期仕女画形象:审美特点与绘画技法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明清时期的仕女画题材,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因为审美特点、绘画技法等方面的不同,其仕女画形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即使同是表现女神的形象,明清画家笔下的女神与《洛神赋图》的女神亦大相径庭。魏晋时期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画家运用自己充分的想象塑造了超凡脱俗的洛神形象。设色以平涂重彩染法为主,色调典雅、明快,但是总体上是写实的。

而明代画家吴伟和文徵明则创造了一种大写意的绘画形式。如吴伟的《女仙图》中的女仙形象,除了女仙的头部和手部用极细的线描勾描外,仕女衣纹都是用具有明显的干湿变化的粗线条挥洒而出。这种酣畅淋漓的仕女形象是一大进步,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陈洪绶甚至创造了一种奇特的变形的仙女形象。在他的《女仙图》中,女仙面容奇特,面方而丰满,衣纹组织奇特,衣纹呈现出石块般的裂纹,身姿比例也较为夸张。并且女仙的发髻被画成一个较为概念化的圆球,与仕女手中拐杖及物饰上的圈纹相一致。陈洪绶的女仙形象不仅奇特而且呈现出装饰性特点。而从气质表现上来说,唐寅的《嫦娥执桂图》中,嫦娥一手执桂,一手持扇,眉若远黛,眸若星辰,流露出清淡娴静的神情,她服饰朴素,气质清雅,更像是一位来自市井生活青楼女子,远没有洛神庄严肃穆、高蹈脱俗的女仙气质。张路的《吹箫女仙图》中,画中的女仙既没有传统仙女那种雍容庄严的容貌和超脱高逸的神态,也没有轻盈飘逸的体态,而是一种面庞圆润、浓眉大眼、高鼻大耳、身着粗衣布服的形象,其气质朴实无华,具有鲜明的市俗特征。

《吹箫女仙图》 明 张路 绢本墨笔 纵141.3厘米 宽9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www.xing528.com)

明 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102厘米×35厘米

同样是“冯媛挡熊”这一历史典故,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明清时期在绘画方面的描绘也各有不同。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的“冯媛挡熊”中,人物着汉代服饰,衣纹稠叠飘举,线条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设色古朴雅致,冯婕妤面对黑熊临危不惧,昂首挺胸,气度高华,高贵异常,体现着魏晋风度的影响。而清代金廷标的《婕妤挡熊图》中,人物都着明清服饰,冯婕妤更是明清汉家女子寻常装扮,她体态纤瘦,弱不禁风,为明清典型的美女形象,但是其依然疾步奔下台阶,挡在皇帝和黑熊之间。如果说顾恺之的冯婕妤是靠临危不惧的气度来战胜黑熊的话,那金廷标的婕妤靠的则是舍生忘死的勇气了。而在背景表现上,顾恺之的版本中,背景空白,以此来衬托这种严肃紧张的气氛。而在金廷标的《婕妤挡熊图》中,庭园中的山石树木绘画精致,并且由于受西画的影响,台阶更是体现出明显的立体效果,而图画设色精致淡雅,体现出明清的审美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