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线描艺术成就与顾恺之、陆探微的创新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线描艺术成就与顾恺之、陆探微的创新表现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家在线条运用上却极为成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了一系列的线描方法,如高古游丝描、铁线描等。仕女画在这种背景下在用线上呈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平,顾恺之发展了线描的表现力。其在《洛神赋图》中多运用高古游丝描,线条婉转流畅,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而创造“秀骨清像”形象的陆探微,在用线上更是不同于顾恺之的“春蚕吐丝”那样绵缓、柔韧,而是呈现为劲利挺俊的形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线描艺术成就与顾恺之、陆探微的创新表现

与后世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仕女画尚未发展成熟,在表现形式上大多属于工笔一派,力求展现仕女的形神兼备。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家在线条运用上却极为成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了一系列的线描方法,如高古游丝描、铁线描等。中国人物画“在衣褶的飘洒的流动中,以各式线纹的描法表现各种性格与生命姿态”[3]。仕女画在这种背景下在用线上呈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平,顾恺之发展了线描的表现力。他吸收借鉴了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的人物画线条的表现方法和印度佛像画的线条,又融入了书法的用笔意蕴和文人的审美情趣,创造了独特的线描表现方法。如他的线条既体现出“绵”“韧”“圆”“缓”的一面,又有“细”“紧”“转”“疾”的一面,它的线条既是“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又是“流水行水”“风趋电疾”的[4]

其在《洛神赋图》中多运用高古游丝描,线条婉转流畅,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洛神赋图》中线条或曲或直,或疏或密,绵长飘逸,婉转流畅,刻画出洛神美丽脱俗的外貌,袅娜多姿、秀骨清像的造型,优雅从容的动作,长长的衣袖垂挂,衣衫裙裾和各色飘带随风飘扬。而其《列女仁智图》中的有些人物用线则呈现出刚健、疏朗之象,属于其“疏体”风格。

《历代名画记》中评张僧繇说:“张僧繇点曳斫拂,依卫夫人笔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一巧,钩戟利剑森森然,又知书画用笔同矣。”[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僧繇的人物画在用笔上也吸收了书法的特点。而创造“秀骨清像”形象的陆探微,在用线上更是不同于顾恺之的“春蚕吐丝”那样绵缓、柔韧,而是呈现为劲利挺俊的形态。(www.xing528.com)

明清时期的仕女画,与魏晋时期相比,经过漫长的时代发展,无论是在技法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明清仕女画在体例上的表现形式有工笔、写意以及兼工带写三种,其中又以工笔和兼工带写两种居多。工笔画笔法细腻,注重线条美;写意画则刻意粗疏,笔墨点到为止,重神态与意象; 兼工带写则融合了两者的特点,既有细致描摹之处,又有粗放写意之点。

与之相一致的是,在用笔方面,明清仕女画家多注意用线的准确流畅,明快洗练,多采用“十八描”中的游丝描、柳叶描、铁线描以及游丝描与铁线描相结合的形式。在工笔画中多采用游丝描,兼工带写画法则常用柳叶描、铁线描和游丝描相结合的方法。这种线描法既塑造了仕女衣纹的细腻质感,又能完美地体现仕女形象上的轻盈柔美的曲线美,很适合表现兼具理想化和观赏性的民间妇女淡雅纤柔的仪态。除此之外,仕女画家们还特别擅长吸取其他绘画中的技法“为我所用”。如吴伟就把南宋马远、夏圭山水画中迅疾顺畅的线条运用在大写意仕女衣纹的描绘中,使得仕女形象酣畅豪迈、洒脱异常。在其《女仙图》中,除了女仙的头部和手等细节用极细的线条勾描以外,全身衣纹均用具有浓淡干湿变化的粗线条一气呵成,潇洒豪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