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创作的主要目的是发挥“明劝诫、著升沉”的教育功能。仕女画作为人物画中的一种,必然也不能脱离这一范畴,因此,魏晋南北朝仕女画主要以颂扬女性德行美为主,对女性有劝诫和仿效之功。这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数目庞大的《列女图》就可以看出。
相应地,为了达到这一绘画的主要目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仕女画的表现对象,也就局限于上层贵族女子。她们或是德行出众,或是温婉贤惠,可以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或者骄奢淫逸,或者善妒不容,可以起到反面的劝诫作用。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仕女画形象与这种功能相适应,多表现为庄重典雅、温婉贤良,有着这个时代所赋予的女子的气度高华、机智聪敏。这时期仕女画表现对象主要集中在高贵典雅的宗教仙女样式、贤良淑德的贤妇烈女样式、温婉多情的面短而艳样式等。如顾恺之的仕女画所塑造的人物即多是令妃顺后、贞女节妇。大多表彰妇女道德节操的题材和主题,依然遵循着两汉儒学的正统观念。表现下层女子的题材很少。
明 仇英 古代仕女(立轴)绢本95×38cm
虽然到了齐梁时期,随着统治者的审美变化,魏晋仕女画中也发展出一种“面短而艳”的仕女画形象,出现了少数炫耀贵人靡丽生活的作品,但是这种审美对象并没有发生变化,所表现的依然是上层贵族妇女的形象,并且这种“面短而艳”的形象恰是对“秀骨清像”的仕女画形象的一种补充,并未影响魏晋时期女子的形象特质。六朝仕女画多以令妃、顺后、烈女、贞妇为对象,以颂扬高尚品德为主旨,“使人见则肃恭有归仰之心”。因此,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所表现的女性形象是健康的、大气的,她们率真、洒脱、充满才情,具有胆识,在中国仕女画史上以一种独特的魅力绽放着自己的光彩。(www.xing528.com)
而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世俗文化的滥觞,仕女画的创作目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魏晋时期的“明劝诫、著升沉”的教化功能,转而为“赏心悦目、自喻抒情”的欣赏功能。因此在这一时期的仕女画中,表现宫廷贵族的仕女画不断减少,而表现平常世俗人家女性的形象不断增加,甚至出现了为数众多的青楼女子形象。这些女子或忧思静坐、或读诗弄琴、或倚塌而眠,但是相似的是,她们都有着如花的娇颜、优美的身姿、华美的服饰,给人以美的享受,体现了明清时期仕女画的观赏性特点。
而从女性形象上来说,明清时期,随着封建统治的不断加强,女性地位的不断降低,导致了女子只能“以夫为天”,锁在深闺大院中。而文人“以女自况”,病态审美观则使得女性形象越来越羸弱,最终形成了情境上“悲戚闲愁”、形象上“弱不禁风”的仕女画形象。
因此,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表现的女子形象是作为道德典范出现的,表现的是一种女神的高贵美的话,那么明清时期的女子形象则是作为男性的一种审美观照出现的,表现的是一种世俗的病态的羸弱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