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空间中的图像:图像、时代与东方阐释

空间中的图像:图像、时代与东方阐释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塑造了“壁画意识形态”,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即是全部。到了最后一层空间,我称之为愉悦空间,这一层面的出现完全打破了前两种空间的结构,在这一层面壁画不再孤单,也只有这个层面空间是可以被复制的,“意识形态”被戏弄了,被文本阅读者乱入。值得一提的是,在西藏壁画的绘制中,触觉形式与视觉形式[3]是高度统一的;在埃及艺术中,触觉形式(可摸的)占据中心,在此强调背景上面轮廓的清晰。

空间中的图像:图像、时代与东方阐释

我们在谈论壁画(图像主要以壁画为例,当然古典图像的生成是多方面的)时,就不得不考虑空间的问题。壁画的空间就藏区的寺院壁画而言是三重的。首先,那个被绘制了壁画的画面创造了第一层意义空间(到底画了什么);其次,在建筑空间中壁画(墙面)包围了寺院,人们在壁画围绕的空间中行走,完成系统行为;最后,观看者(行走者并不一定是观看者)与壁画不长不短的距离中,空间再次出现,也就是之前讨论的“观看空间”。

我们在讨论壁画的文本信息时第一层空间是最为重要的, 在这里,信息是意图明显的。一种先于壁画而存在的“先验之物”发出了命令语态,壁画的连贯作用让我们很难把握细节。在第二种空间中,壁画甚至并不存在,它与墙面混合一体(一种纯粹功能)。寺院的建筑空间效果是将形而上世界与生存世界结合在一起的,在这一前提下,第一层的意义空间才会被人所承认(建筑空间破败的壁画只留纯粹的审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塑造了“壁画意识形态”,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即是全部。到了最后一层空间,我称之为愉悦(愉悦在这里只是说明一种个体化的感觉)空间,这一层面的出现完全打破了前两种空间的结构,在这一层面壁画不再孤单,也只有这个层面空间是可以被复制的,“意识形态”被戏弄了,被文本阅读者乱入。

强调一种关于空间的经验,就是要认清这是一种“意义场”(就像我们谈论的物理的“场”的概念),是图像的身体区域,下面我们谈论的所有内容也会根据空间而发生改变。值得一提的是,在西藏壁画的绘制中,触觉形式与视觉形式[3]是高度统一的;在埃及艺术中,触觉形式(可摸的)占据中心,在此强调背景上面轮廓的清晰。视觉形式的缺席导致埃及艺术的色彩效果略显荒诞,我们几乎看不到什么细节性的东西(比如表情的丧失)。从雅典艺术到希腊化时代(地中海地区与中东地区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的艺术品中,我们察觉到作品对于透视和阴影的支配,但是视觉形式的“空间化”(简而言之就是深度)依旧非常罕见。但是在成熟的西藏壁画艺术中,触觉形式在简化(而不是消失了)而视觉形式在增强(在分析不同的绘画流派时这是极为重要的)。 (www.xing528.com)

大多数艺术史学家都强调触觉形式的消失有利于对象进入背景之中,但在西藏的壁画艺术中,触觉形式的简化真正调整了画面与墙面的关系。不仅可以观看,还可以触碰的壁画塑造了完整的形象,塑造了一种呼之而出的感觉(行动派的波洛克恢复了视觉上的触碰感)。近与远的观察中,壁画产生了非常不同的观看效果。在整个佛教的壁画传统中,在一个平面塑造几个不同的构图,对应了一种情景中不同的宇宙层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