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首届青年美术理论家评选人选作品集:写作缘起与成书过程

首届青年美术理论家评选人选作品集:写作缘起与成书过程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振铎在《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中亦提到了与《鸿雪因缘图记》刊刻于同一时代的《泛槎图》《盛世良图纪》《花甲闲谈》等书,并称这类书为“自传体的木刻画集”[5]。《鸿雪因缘图记》共分三集,每一集的创制、刊刻过程均有不同。《鸿雪因缘图记》第二集的文字写作时间是在1838年麟庆完成第一集文字写作之后,也就是说,麟庆自1836年于公暇之余开始“展图制记”起便一直都在写作。

首届青年美术理论家评选人选作品集:写作缘起与成书过程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中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一句,这也是《鸿雪因缘图记》命名的来源。阮元是《鸿雪因缘图记》初集最早的读者之一,他在通读了初集后,对“鸿雪因缘”四字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凡事莫不有因缘,而久之亦成鸿雪,虽然,不可以概论也。造缘者致其巧,举以与人,人受之漫不经意,皆以鸿雪视之,不著语言文字而空之,直白空耳。不知人世之缘,先在父母,继则君恩,此后则官民、姻亲、交友、山川、晴雨、动植,皆有语言文字在也。”[3]按照阮元的解释,人生在世,与世间万事万物的联系都是一种“因缘”,如若不著语言文字将其记录下来,这些因缘际会便会如同鸿雪般了无痕迹。虽然麟庆在文章中并没有直接对书名进行过解释,但细细推敲其行文中多次提到的“因缘”二字,阮元的理解是比较契合麟庆之意的。

考察中国古代版画史可以发现,清嘉庆时,晚明清初辉煌一时的戏曲、小说版画已经开始没落,刻工将兴趣转移到宗教、山水、人物、木板图谱等类书的绘镌上,加之“清帝喜巡游,且多镌图以记其盛。清代士大夫亦承此风,故有清一代,游记之作颇多,附刻有版画的本子不少,颇多上乘佳刊,且以道光间所梓最多”[4]郑振铎在《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中亦提到了与《鸿雪因缘图记》刊刻于同一时代的《泛槎图》《盛世良图纪》《花甲闲谈》等书,并称这类书为“自传体的木刻画集”[5]。可见,嘉庆、道光年间,以游记形式记述个人生平、附刻版画插图在清代士大夫群体中已成为一种风气,《鸿雪因缘图记》便是应此风气而生的代表之作。

《鸿雪因缘图记》共分三集,每一集的创制、刊刻过程均有不同。《鸿雪因缘图记》第一集记录了麟庆自出生(1791)至三十九岁(1829)之间的事情,第一集最后一篇《兰馆写照》写道:

盖时有门人汪春泉,自丁亥岁(1827)来参幕务。春泉精绘事,公余每详述旧游,倩创一稿,积三年,得七十八帧。揖之曰:“如此大缘,不可不纪,请补图为殿,并写照冠之。”正拟按图自记,会是秋蒙恩擢河南按察使。既而藩黔,抚楚,读礼入京。癸巳(1833) 八月,又夺情来浦。越今丙申(1836),防河鲜暇,兹已服阙澜恬,乃展图制记焉。春泉名英福,江苏砀山人也。[6]

通过麟庆的这段讲述可以看出,《鸿雪因缘图记》第一集的制作实际上经历了三个过程:麟庆向汪春泉口述旧游、汪春泉据此作画、麟庆按图补记。从时间上看,麟庆对汪春泉详述旧游与汪春泉据此作画基本是同时的,共花费三年时间(自1827年至1829年)。自汪春泉“积三年”完成画稿到麟庆开始按图自记,间隔将近八年的时间(自1829年至1836年),在这八年的时间里,麟庆先后被提拔担任河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湖北巡抚等职,之后又被提拔至江南河道总督,获得了仕途上的非凡成就。“倩创一稿”“请补图为殿”表明麟庆是主动请画家汪春泉为之作画的,顺应了当时“以木刻图记述自己的生平”之风气。可以说,《鸿雪因缘图记》这部书自创作之初就有着麟庆个人的意图在里面。

麟庆的学生王国佐在第一集《鸿雪因缘图记后跋》中有言:

戊戌(1838)冬初,吾师以汪君春泉所绘图册见示。始自幼岁读书以至观察中州,凡七十有八帧,写照冠之,补图为殿,共得八十图。每图各制一记,装成四册……爰请于吾师,先录此图记八十篇,编次成帙,付诸梓人,是为《鸿雪因缘》之首卷。逮藩黔抚楚,驻节南河,其德政之昭垂,文章之纪载,继此者正有加无已也。国佐更愿续而刊之。[7](www.xing528.com)

由此可见,麟庆自1836年“展图制记”到1838年冬初,凡三年的时间方才拿出图记八十篇,装成四册的书画稿,麟庆的学生王国佐有意为老师刊刻成书,所谓“爰请于吾师,先录此图记八十篇,编次成帙,付诸梓人,是为《鸿雪因缘》之首卷”,并表达了要继续为麟庆刊刻续集的心愿。《鸿雪因缘图记》的首刊时间正始于道光十八年(1838),有“戊戌冬日刊,云荫堂藏版”牌记为证,根据《鸿雪因缘图记》初集阮元、葆辰、钟世耀序言的落款时间,初集于道光十九年(1839)方刊刻完成。但首次刊成的初集,据麟庆之子崇实、崇厚的跋文所言,除了《见亭先生三十九岁小像》一图之外,只刊记文,未刊图像。

《鸿雪因缘图记》第二集的文字写作时间是在1838年麟庆完成第一集文字写作之后,也就是说,麟庆自1836年于公暇之余开始“展图制记”起便一直都在写作。第二集记录了麟庆自三十九岁(1829)至五十岁(1840)之间的事情,故写作时间与叙述时间有所重合,与第一集时隔近八年方才按图自记、追忆往昔相比,第二集尤其最后部分记录的应该是近期发生的事情。第二集最后一篇《芑香写松》写道:

越岁庚子(1840),芑香来访,余出陈朗斋(名鉴,江苏人)、汪惕斋(名圻,江苏人)所绘《鸿雪因缘第二图》相示,爰倩写照冠之,写松为殿。[8]

从上文所提到的时间上看,第二集的画稿完成于1840年,是由陈朗斋、汪惕斋两位画史完成。芑香(胡骏声)受邀为麟庆写照,作《见亭先生五十岁小像》。第二集《龚自珍序》有言:“《鸿雪因缘图记》者,兵部侍郎、江南河道总督长白麟公之所作也。自髫丱之岁至四十岁,为图八十,是为弟(第)一卷。自四十至五十为图复八十,为弟(第)二卷……道光辛丑秋,自珍游淮,以内阁后进礼谒公浦上,晬乎其容,慰劳有加,使自珍缀言于弟(第)二卷之简端。”[9]《赵廷熙序》亦有言“道光辛丑(1841)秋七月,见亭夫子出《鸿雪因缘图记》见示。前后俱八十图,图系以说。”[10]由此可见,1841年的秋季,龚自珍与赵廷熙已见到了图文相配、凡八十图记的《鸿雪因缘图记》第二集书稿,两人序言的落款时间同为道光辛丑,故第二集亦在道光辛丑年间刊刻完成。

《鸿雪因缘图记》第三集记录了麟庆自五十一岁(1841)至五十五岁(1845)之间的事情。《崇实崇厚跋》中说道:“第三集脱稿于家居之丙午(1846),是年秋,先君弃养,遂绝笔……时有先君幕客陈朗斋者,自京师扬州,以画稿半出其手,爰嘱觅匠江南,合初、二、三集图记重锓,阅两寒暑而蒇事。”[11]《毕光琦跋》则写道:“道光庚子(1840)仲春河帅长白麟公,驻节扬州,琦以门下士得见……越七年(1847),公子朴山、地山孝廉重雕斯集,适与鸠工。”[12]由以上两段话可知,麟庆卒于1846年,第三集所记录的最晚时间是1845年,第三集经过麟庆的修改、定稿,最终脱稿于1846年。麟庆之子崇实、崇厚于麟庆卒后一年(1847),将初、二、三集(初、二集为第二次刊刻)付梓刊刻,并于两年后(1849)刊刻完成(“阅两寒暑而蒇事”)。

以上便是《鸿雪因缘图记》初、二、三集的创制与刊刻情况,可见该书的绘制、写作、出版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又漫长的过程,这种复杂的成书过程与该书“图文并茂”、多人合作的新颖形式是分不开的,而这复杂的成书过程亦深深地影响到了该书内容的创作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