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军队编制与传统文化素养

中国古代军队编制与传统文化素养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军队的编制,就是军队组编的方式。水军出现在历史舞台的时候并不多,下面主要谈一谈中国古代车兵、步兵和骑兵的编制。1辆战车及其配属的步兵合称“乘”,是最小的编制单位。战车兵2.步兵战国时期步兵成为军队的主力,以“什伍制”为基本单位。诸葛亮答应只用3天,并立下军令状。当然,爱好和平、主张慎战,并不等于毫无保留地反对和取消战争,当国家主权和民族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时,古代中国人始终坚持

中国古代军队编制与传统文化素养

军队是由士兵组成的战斗集体,军队要组编成一个单位,才容易指挥调动,并可以计算兵力。军队的编制,就是军队组编的方式。

古代军队有车、步、骑、舟四大兵种。水军出现在历史舞台的时候并不多,下面主要谈一谈中国古代车兵、步兵骑兵的编制。

1.战车兵

商周时期最重要的兵种是战车兵,步兵配属于战车。1辆战车及其配属的步兵合称“乘”,是最小的编制单位。每乘有甲士10名(3名上车作战,7名在车下作战),徒役20名(5人提供后勤服务,15人参加战斗)。每5乘编为1队,由仆射指挥;每2队(10乘)由“官”指挥;每10队(50乘)编为“卒”,由“卒长”指挥;每2卒(100乘)编为“师”,由“师氏”指挥。东汉以后,步兵逐渐成为战场的主力,车兵没落。明代火器发展起来后,军队又出现车兵兵种,车上装有火炮(大将军炮1座或佛郎机2座)。每辆战车配车兵24人,分别担任炮手、鸟铳手、火箭手、藤牌手等,这种车兵实际上具有一定炮兵的性质。

战车兵

2.步兵

战国时期步兵成为军队的主力,以“什伍制”为基本单位。每5名士兵编为“伍”,分别使用弓、殳、矛、戈、戟五种兵器,由伍长指挥;10人设什长,100人设百夫长,500人设小都统,1000人设大都统,3000人设正偏将,5000人设正偏牙将,1万人设正副将军。古代步兵在面对面战斗之前,还通过发射类武器进行战斗。宋代军队每100名步军士兵中,有刀手8人,长枪手16人,弓箭手76人。明代步兵编制中也有铳手,负责发射火炮、火枪

3.骑兵

早期的骑兵既没有马鞍,也没有马镫,全靠自己的双腿紧紧夹住马腹催马奔驰,无法进行劈砍、刺杀等格斗动作,因此早期的骑兵并不独立执行战斗任务,编制并不大。秦汉时期开始建立独立的骑兵部队。十六国混战时期(304—439),人、马都披着铠甲的重装骑兵全面登上军事舞台。唐代高度重视骑兵建设,军队的标准编成是骑兵占战斗部队的30%,盛唐时期57万常备军中,有16万是骑兵。清代八旗兵的主体是骑兵,入关前八旗兵的骑、步比为1∶1,入关后仍然基本保持这一比例。

小故事大道理

诸葛亮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战事紧张,请诸葛亮负责在10天内赶造10万支箭。诸葛亮答应只用3天,并立下军令状。(www.xing528.com)

诸葛亮准备了20条船,每条船上30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在每条船的两边排上50个草把子。

诸葛亮前两天都没动,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趁着漫天大雾,把船靠近曹军的水寨,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诸葛亮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曹军听到鼓声和呐喊声,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击。调来1万名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1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20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的船只顺风顺水,已经驶出20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诸葛亮之所以敢把船靠近曹军,就是因为通过预测气象,知道第三天的早晨江上会有大雾,同时,知道曹操多疑,不敢贸然出击。可见,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才是制胜的关键

战争中,如果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如果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很危险了。

思考与感悟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令某些大国感到了强烈的不安。虽然我国一再强调我们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也用“一带一路”倡议证实了我们愿意与世界其他国家共享发展红利的诚意,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南海危机和中美贸易冲突等问题。居安思危,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必修课。学习和了解我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和军事思想,可以为我们认识和思考现代战争,提供积极的借鉴。

1.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就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是一种见微知著的精神,是一种始终对敌人保持高度警惕的战略思想。《左传》中认为:“不备不虞,不可以为师。”明朝刘伯温在所著《百战奇略》中也说:“天下无事,不可废武,虑有弗庭,无以捍御。”意思就是,天下虽然太平无事,也不可放弃军事力量,要时刻想到还有敌对国家和势力存在,如果废弃军事力量,一旦敌人入侵,将无法抵御。虽然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是和平与发展,但面对中国的崛起,总有一些国家心有不甘,不断制造各种争端,意图破坏和延缓我们的发展。我们年轻人要居安思危,刻苦钻研,勇挑重担,为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发展多做贡献。

2.要有全局观和整体观。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古人总是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研究军事战略思想。在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判断战略环境的变化,判断国家和民族利益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思想,采取相应的战略行为。失去了战略眼光和长远目标,灵活的策略就会成为随心所欲的权宜之计,就会始终跳不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

3.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用兵原则,是古人军事战略思想实用价值和精髓要义的集中体现。我国古代政治家和军事家历来把“知彼知己”“相敌”等方法作为制定军事战略思想的逻辑起点,要求将帅必须熟悉交战双方的形、势、情,从政治、经济、地利、将帅素质、法规制度等方面,对交战双方进行细致入微的考察与研究,真正做到知战之地、知战之日、知战之道、知战之时,从而为夺取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定的思想理论基础。现代化的战争是信息化、高科技化的战争,我们更应重视敌我双方情报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明确彼此的优势和劣势,真正做到知彼知己,才能在现代化战争中掌握主动权。

4.要提倡以战止战。中华民族历来倡导“和为贵”“兼爱”“非攻”“不以兵争天下”,这些思想成为古代中国人制定军事战略思想、指导战争行动的基本思想。当然,爱好和平、主张慎战,并不等于毫无保留地反对和取消战争,当国家主权和民族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时,古代中国人始终坚持“以戈止武”“以战止战,虽战可也”的原则,坚决以武力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而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面对各种国际纷争,我们不挑事,但也不怕事,面对某些国家为阻碍和破坏我国经济发展而采取的各种破坏行为,我们要敢于亮剑,秉承我们不挑事、不怕事的原则,有理有利地进行反击。我们不以兵争天下,但也要有以战止战的勇气和决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