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道教和科学是紧密联系的。在历代道教徒中,颇多对科学技术有不同程度的贡献者,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从《道德经》里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到《周易》,和当今量子物理学范畴中认识到的宇宙间所存事物和事件的统一性和相关性进行印证,证明中国古代物理学中很多发现都来源于“道法自然”。
1.中国第一个物理学家是谁?
你要问中国第一个物理学家是谁,那是非墨子莫属了。墨子写过一本书叫《墨经》,里面涉及了大量的现代基础物理的知识,是最古老的科技著作。比如现代中学物理必学的那些力学杠杆、光学的小孔成像、声音的扩大等,在此书中都有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墨子甚至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2016年8月16日,中国造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这是世界首颗量子卫星。这颗卫星为什么会被命名为“墨子号”呢?因为墨子不仅是最早做小孔成像实验的人,他还提出过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其中就涉及了量子科学的一部分知识,所以以“墨子号”作为量子卫星的名字也是名正言顺的。
2.中国古代物理学取得了让人称赞不已的成就
“曹冲称象”中的力学。我们小时候都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6岁的曹冲通过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虽然那个时代,阿基米德已经发现这个原理约500年,但这一原理直到1627年才传入中国。同时这个故事也用到了等量替换法这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庄子调瑟时发现的“声学”。“为之调瑟,废(放置之意)于一堂,废于一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夫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庄子》的这段文字肯定是调瑟实验的忠实记录。它不仅指出基音的共振现象,而且发现了基音和泛音的共振现象。这后一个发现在声学史上是了不起的成就。(www.xing528.com)
墨翟(即墨子)曾在地下设瓮,利用共鸣现象,探查敌方挖洞攻城的计谋。到宋代,曾公亮在他的《武经总要》中,把这种方法称为“瓮听”。这是声学效应在军事中的应用。
孔明灯中的“热学”。孔明灯是当今存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孔明灯的出现证明,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已经掌握了孔明灯的热学原理,战争时还通过孔明灯传递军情,送达信号。但通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孔明灯已由军事上的应用慢慢变成了人们的娱乐工具。
孔明灯的升空原理用现代的科学来解释非常简单,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的空气,是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
相传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想出一条妙计,他算准风向,命人拿来白纸千张,糊成无数个灯笼,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升起,营内的士兵高呼:“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带兵向天灯的方向追赶,诸葛亮得以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除此之外,我国也是对磁现象认识最早的国家之一,指南针的发明就是明证。电虽然是近代才出现的,但中国早在西汉就有记载。
总的看来,我国古代物理学知识与古代精湛的工艺技术往往密不可分,在技术的发展中,成就了中国发达的古代物理学。中国古代物理学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提高了生产效率,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中国古代物理学同样是世界物理学史上绚烂的一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