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四五千年前,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位叫神农氏的圣哲,为了寻找可以充当粮食的植物,曾经经历了“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艰险历程,最后才在茫茫荒野之中,选择出了稻、黍、稷(粟)、麦、菽等五种谷物,经过长期艰苦的培育,华夏大地之上才开始种植哺育华夏的“五谷”。
1.野生稻的“驯化之旅”
唐代诗人李绅曾作《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歌,它既是叙事,更是叙人,将稻谷完美地结合于生命、品德、文化之中,让我们感受一株植物的伟大美学。
然而水稻作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基因组进化也跟动物一样经历了“驯化”的漫长过程。从自带“防御武器”还会断尾求生的野生稻,到如今不带刺、人见人爱的栽培稻,水稻的进化历经了百万年。我们的远古祖先经长期艰苦的观察和实践,才初步熟悉了野生稻的生长规律,然后反复进行人工选择,野生稻的遗传性状才被逐步改变。
2.狗尾草的“逆袭之路”
在五谷中,稷就是粟或谷子,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古老作物,在中国有7000年栽培史。伴随着粟作的发展,中华民族对于优良粟种的选育从未间断。(www.xing528.com)
狗尾草,是粟的前生,去壳后的粟叫小米。没错,小米就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选育“驯化”而来的,在中国北方通称谷子。狗尾草“生了”小米之后,自己好像也忘了这件事,继续过狗尾草安生的日子。
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对粟种的不懈探索,是为了更丰足的口粮,更香甜的风味,以及更美好的生活。粟,哺育着中华民族,也润泽着中国人的性格。
小麦,由新石器时代人类对某类野生禾本科植物驯化而来。据考证,小麦“祖籍”西亚的两河流域,早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西亚地区已广泛种植。在中国,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河流域最早开始种植小麦。
5000多年前,中华祖先初识小麦时,是直接吃麦粒的。小麦天生“厚脸皮”,很难煮熟,煮熟后又因为蛋白质含量丰富,导致口感偏黏、偏硬且不易消化,因此小麦的“美食基因”一度被埋没。直到春秋末年,鲁班发明了石磨,祖先们才惊喜地发现,把“麦粒”磨成“麦粉”后,小麦的美食世界简直别有洞天,用火烤的叫烧饼,在水里煮了叫汤饼,放了糖的叫糖饼,加些芝麻叫麻饼。再后来,当面粉遇到了酵母菌,当面团包容起了馅儿,小麦才真正找到成为主食的自信。关于小麦的美食故事传承千年,仍在继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