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中国的一项传统的掐丝工艺,因为很精美,在古代是只有贵族才能拥有的物件,人们誉之为“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在1904年的世界博览会上,中国景泰蓝深受各国人民喜爱,荣获头等奖。
关于景泰蓝,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元朝时皇宫失火,宫殿和各种珍宝都化成灰烬。但在废墟中却有一个宝瓶不仅没有被烧掉,而且在灰烬中色彩斑斓、灿灿发光。大臣们惊讶不已,把它献给皇帝,说是上天所赐。皇帝对这件宝物也是十分喜欢,爱不释手,就让全京城的工匠进行仿制,并置下严令,如果三个月制不出来,所有工匠都要问斩。这些工匠不解其秘,一筹莫展。京城中有一名工匠叫“巧手李”,传说是女娲后人,擅长巧手工艺,大家纷纷求教于他。当晚,女娲娘娘托梦于他,其中有六句诗:“宝瓶如花放光彩,全凭巧手把花栽,不得白及花不开,不经八卦蝶难来,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梦醒后,“巧手李”突然明白,是宫殿里的各种宝物经过火烧溶在了一起而形成了这个宝瓶。他把这一点发现告诉大家,大家就称这个宝瓶为“奇宝烧”,并说常人没有资格拥有这种艺术品,所以这种艺术就成了宫廷艺术。因为这种艺术在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7)到达巅峰,又多以孔雀蓝为主,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工艺称为景泰蓝。
明代景泰蓝花绘纹花觚
小故事大道理
曼生石瓢(www.xing528.com)
陈曼生(1768—1822),本名陈鸿寿,号曼生,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余杭)人。
嘉庆二十一年(1816)左右,他任溧阳县令。在做官之余,他经常微服出行,到集市上游玩,偶尔淘选一些古董加以收藏。有一天,他忽然看到一个在街上乞讨的乞丐,他身边放着一个奇形怪状的石器,像瓜又不是瓜,看似陈旧,但又有一种典雅古朴的风貌,它的底部还有“元人邵氏定制瓢器”字样。陈曼生十分喜欢这件石器,立马用二两银子把它买下来,回到家里清洗干净。陈曼生是一个紫砂玩家,于是想到要按照这个造型制壶。他以石器为原形做出茶壶,再加上壶盖和壶嘴。经过几百次的反复设计,终于做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式,起名为“石瓢”,并在壶身上刻上一段文字:“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曼公作瓢壶铭”。这个石瓢款式后来经过许多人改良,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红华石瓢、汉棠石瓢等,现在已经成为紫砂壶中经典款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做任何一件事,光有一股勤劳刻苦的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善于从生活中去获得灵感,把自身的发展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获得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