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体化、科技化、网络化、信息化,是不是意味着文化也必须一体化?如果不是,那么应该如何建设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呢?
首先,必须树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思想。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国各民族间因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拥有了各自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决定了文化间的差异。而世界的本质就是多样化,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尊重自身文化,保持、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才能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因此,我们必须扎扎实实传承和弘扬好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精神动力的主要来源,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应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涵泳变革。如果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精髓都不去继承和掌握,又从何去谈创新呢?
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自强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出现无数的志士仁人,所表现出来的民族自强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均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统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素来推崇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首的价值观念,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要精神传统。推动中国进步繁荣发展的现代化运动,所需要的同样是这种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的这种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构成了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其次,必须深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说:“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
中华美德体系、道德价值、道德内涵非常完备。“仁义礼智信”流传千古并具有永恒的价值;《易经》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及为人处世美德,如“保合太和”“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等;《管子》提出“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论语》中普世的价值观就是“仁”的价值和伦理,“仁”的伦理在《论语》中往往被表达为忠恕之道。1994年,在美国召开了新一届世界宗教会议,100多个宗教组织把他们的宗教经典都拿出来,结果大家形成了共识,并且通过了一个世界宗教伦理宣言。这个共识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了世界宗教界的金科玉律,或者叫世界普世伦理的金律。除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有重要意义。儒家的忠恕之道,不仅对孔子来讲是一个一以贯之的根本原则,而且也应该是最有可能普遍化的普世法则。
最后,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融入新的血液。
在全球化的新时代,东西方优秀思想完全可以进一步交流、融合。比如我们的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列主义逐步融合、发展的思想,社会主义的文化体系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也在碰撞、交流,新的文化体系还在不断酝酿、演化、发展、完善之中。在新的交融过程中,我们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体,吸收一些能为我所用的西方文化。当然也应该积极分享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资源给全球有识之士,共同促进人类进步。(www.xing528.com)
总之,我们必须积极主动综合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在传统文化中不断融入新的血液,并根据中国现代化的实践需要,做出创造性的发展,不断建设海纳百川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小故事大道理
马克思进文庙
孔子带着他的三个弟子,在文庙里享用祭祀品,此时大门推开,四个大汉抬着一顶轿子进来了,也没有通报。子路很不高兴,意欲上前干涉。孔子说,来者都是客,要有礼貌。轿子停下,下来一个人,满脸胡子,自称卡尔·马克思。孔子很好学,谁有专门的知识他都向人家学习,他曾向老子学习过礼。孔子听说马克思名气很大,就请他到台上来,问道:“你到敝庙有什么见教?”马克思说:“我来领教了,我听说我的思想在中国流传很广,可是有人说我的思想跟你的思想是对立的,我今天想了解了解我的思想跟你的思想有什么对立,我的思想在你的国家能不能推行开来。”孔子说:“我还没有读你的书,是不是你先说说你的思想?”马克思说:“我有几个基本的思想,首先我跟西方历史上的宗教家不一样,我有一个强烈的现实世界的关怀,我就是要改造这个世界,让它变成一个幸福的、美好的世界。”孔子说:“我就是这个思想,儒家讲入世,现实感很强,这是相合的。”马克思又讲了社会主义的理想,孔子说:“我的《礼运·大同篇》也是这样讲的。”他们又谈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庶矣富之、富矣教之”等对财富的看法,马克思说:“想不到在中国这么远的地方,2000多年前有我的这么个老同志。”两人相谈甚欢。
曲阜孔庙
(改编自郭沫若《马克思进文庙》)
思考与感悟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为己”之学,就是把完善自己的人文素养、道德涵养放在首位,精神家园远比物质金钱重要;而“为人”之学,是在修好“为己”的基础上才可以去学其他的谋事技能。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你打算如何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