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典忘祖”出自《左传·昭公十五年》:周景王十八年(前527),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数典忘祖”这个成语比喻忘本,也比喻对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当今社会,的确有一部分人不注重本国的历史,不继承本国的传统文化,甚至觉得“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向往西方的一切,甘愿做黄皮肤的“香蕉人”。
其实,“香蕉人”最初指ABC(America-Born Chinese),意为“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近些年其所指已不再局限于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已泛指在海外出生长大的一代代年轻的、不学汉语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华裔,也包括一部分自小及年轻时出国留学,侨居国外多年未归,深受外国语言文化及生活方式影响的华人华侨。虽然他们有着中国人的血统和特征,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但接受的是西方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模式,信仰白色人种的文化,他们一般不懂或少用甚至遗忘汉语及中华历史文化。这些“香蕉人”是在两种文化冲突的过程中产生的,他们大多也有着无可奈何的、被排斥的孤单感和失落感。“香蕉人”生活在中西文化的边缘和夹缝中,内心承载着相当大的无奈和迷惘,他们自己也不想变成这样。
可是,现在很多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科技化、网络化的浪潮下,逐渐丧失本心、崇洋媚外甘愿做“香蕉人”。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信仰等的精神追求越来越淡化,一部分年轻人整日整夜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空虚无聊地消磨着宝贵的青春,或者漫无边际地享受着所谓的“佛系”生活。
目前物质繁荣刺激了人的消费欲望,生活节奏加快,焦虑忧郁也随之增多,人们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显而易见是商品化、物质化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了头脑。很大一部分人的出发点是欲望,不是性灵,而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商品力也可以和欲望挂钩,甚至可以刺激欲望。有些人“浮躁空虚”“今朝有酒今朝醉”,如失根的浮萍,不顾传统,不关注本民族的文化,那同样会逐渐被边缘化、堕落化,这是极其可怕的。如何把日常生活变得有意义而不完全落入享乐主义的漩涡?一定要对传统文化心存敬畏、心存感恩,要静下心来品读前辈经典。(www.xing528.com)
如果不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直接掐断了树苗的根本,堵塞了溪流的源头活水。无根教育是极其危险的,缺乏精神涵养的人不能懂得真正幸福的生活——文化的断层和精神的空虚远非金钱或物质可以弥补。
感恩父母,热爱祖国,是一个人内在的基本素养。而爱国,首先必须爱自己本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
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我们的国权,我们的国格,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我们的民族独立,关键是道路、理论、制度的独立。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辉煌文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创造。谁能容忍妄自菲薄、数典忘祖的“香蕉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