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侗族建筑艺术:大型风雨桥的瑰宝

侗族建筑艺术:大型风雨桥的瑰宝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鼓楼与风雨桥通常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结构简单的风雨桥,是受地理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再加上寨子人少,资金缺乏,只为方便行人而造。风雨桥中间的跨度一般是三柱四瓜。风雨桥桥廊的基本结构。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算是大型风雨桥。这样的风雨桥才是桥梁建筑艺术的典型,才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瑰宝。大型风雨桥在侗族地区并不多见,但是在每个乡或各个区域都有典型的大型风雨桥存在。桥墩是风雨桥的根基。

侗族建筑艺术:大型风雨桥的瑰宝

侗家人立寨总是依山而建,傍水而搭,这是侗族族群聚落居住的特点。在侗寨周围纵横交错的河流,总是环绕侗寨而去,人们出入侗寨便是面临河流。在侗乡众多的桥梁中,风雨桥建在侗寨边出出进进的主要道口位置,因此,风雨桥自然成了侗族村民重要的交通设施鼓楼与风雨桥通常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风雨桥是由桥墩、桥身、桥廊、桥亭四大部分构成。这些构件的制作材料、制作要求和功能作用各异,但是分工有序且相互依赖,这样使亭廊相映,共同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阳烂侗寨的龙建云老人说:“建鼓楼,必须建风雨桥,才能拦住村寨的风水,这样可以压煞免灾。”在侗族人心目中,鼓楼、风雨桥和村寨所处的地形、地貌都与风水有关,说明风雨桥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风雨桥,而是侗族人对宇宙自然法则的信仰,对一种确定的宇宙模式和宇宙语言的表达,同时它也说明了一种生命意识的觉醒。阳烂村同其他侗族人一样修了一座风雨桥,在离村寨南面300多米处的阳烂河上,它就像一道彩虹横卧在阳烂河上。在桥的两侧附柱上装有遮风挡雨的木板,下端安装有护栏,桥屋立柱两边设有长凳,以供行人歇息纳凉,行人既感到安全,又觉得很美观。村寨地理条件不同、村寨人口数目不一、资金实力有强有弱,所修建的风雨桥的建筑格局也就不同。风雨桥形态各异,一般可以将风雨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小型风雨桥。侗寨规模不大,人口数量不多,或者是地处偏僻的侗乡小寨,常常容易看到一些比较简易的小型风雨桥横卧在山寨河谷之间。因为溪谷比较窄小,所以没有桥墩,用几根较大的树横跨溪间,就是桥身,在桥的两头就是溪谷的两岸,都是通过人工修整变为平地的。将平地与桥身连接成三间楼亭,两头成为进出桥的重要通道。在数根巨树形成的桥身上,铺上较厚的横木板或者是横枋成为桥面横跨溪涧,同时也成为行人歇息的地方。这种桥面一般不是很长,只能容纳下四排三间的桥屋,而且每排的两端分别是一根立柱或两根立柱落地。因为中间是人们步行的过道,所以中立柱不落地,只能骑在横抬的楼枋上,再按中立柱两边的距离长短安排瓜枋数量,一般是左右各一个或两个,变成三柱两瓜或四瓜的小屋。它与干栏民居吊脚楼建筑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过间枋的地脚枋上,它是没有紧挨地面的,而是要离地面一尺左右安装的,变成供行人乘坐歇息的板凳枋。这种风雨桥设计简单,桥的屋脊没有龙凤戏珠的装饰,也没有桥亭的设计,它就像一座民居建筑的青瓦屋脊,在四方檐角没有翻卷板翘的制作。这种结构简单的风雨桥,是受地理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再加上寨子人少,资金缺乏,只为方便行人而造。桥屋虽然简陋,但其设置俱全,桥上中堂设有神龛、圣殿、祖祠;逢年过节或是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侗民在这里同样烧香点烛,烟火缭绕,过往的行人鞠躬作揖,祭祀祖宗圣人,祝福村寨四季清静平安,祈祷村民家发财旺、万事如意顺心。在风雨桥两头立碑篆字、标榜刻文,记载了乐于捐钱建桥人士的名字,同时还刻着“回龙桥”的历史由来和人们衷心的祝愿。

中型风雨桥。这种风雨桥跨度比较大,一根大树跨不过去。一般要在溪河中间建造两至三个桥墩,将跨距缩小,再在桥墩上架起一层巨树,并用横枋把巨树连成一个整体的平面,在平面上铺上一层较厚的木板或木枋构成往来通行的桥身,要根据桥身的长度来确定桥廊的间数。这种中档类型的风雨桥一般是三至七间桥廊,再根据桥身的宽度来确定每排桥廊柱的距离,再按其水步来安排瓜柱数量。在短横枋上铺设板凳枋,以便供行人乘凉歇息。中型风雨桥中间用横梁抬楼枋承担不落地的中柱的压力,中柱两边安插两根瓜枋,其长度根据四瓜中间人行走廊的宽度来决定。风雨桥中间的跨度一般是三柱四瓜。

风雨桥桥廊的基本结构。两边由立柱、过间地脚枋、过间腰枋、过间枋和短横枋形成榫卯间架结构;楼桥顶盖中间是由横梁抬楼枋,檐下有短出水枋和过间枋,中间由立柱两边的下瓜枋和上瓜枋构成整个楼桥的主体结构。中型风雨桥的桥廊间数为奇数,中间那间的上面有三至五层的桥亭,桥亭一般呈四方形,有的成攒尖塔式格局。在楼桥两头有桥亭,有的没有桥亭,有桥亭的层数视中间桥亭层数来确定,一般中间要比两边的桥亭高,中间桥亭高耸显得气势雄伟,格外引人注目。如果中桥亭是五层,则两边桥亭就是三层。中间桥亭最底层为四方形,从第二层开始变为八角塔式格局,然后逐层缩小,最后以攒尖葫芦形收顶。三层桥亭相距虽然比较近,但其气势庄重,由于桥廊檐角翻翘多姿,层层相叠,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大型风雨桥。大型风雨桥一般要具备以下三个主要条件:一是在建筑规模上比较大,桥的跨距比较长,桥面也比较宽;二是要有较高的建筑技术水平,要有精美的建筑艺术装饰;三是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具有极大的使用功能。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算是大型风雨桥。这样的风雨桥才是桥梁建筑艺术的典型,才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瑰宝。大型风雨桥在侗族地区并不多见,但是在每个乡或各个区域都有典型的大型风雨桥存在。皇土乡的普济桥、坪坦乡的回龙桥都被建筑专家们誉为“桥梁史上的活化石”。

不论是小型、中型还是大型风雨桥,通常由桥、塔、亭组成,其主要建筑用材为木料,仅靠凿榫衔接,横穿竖插,不用一钉一铆。比如坪坦乡回龙风雨桥,桥面铺设的是木板,桥两旁设置有栏和长凳,便于来往路人休息,最终呈现出长廊式的走道,犹如长龙。在长廊两壁上端,将各种历史人物雕刻其上,或者绘制一些神话故事彩画。[4]风雨桥的桥梁由亭阁、长廊、木结构的桥身以及巨大的石墩组合而成。

除了石墩,其他结构全部为木结构,整个桥身也以巨木作为梁。又比如坪坦乡的永福风雨桥,整桥用的桥梁是倒梯形的木结构,用这样的桥梁来抬拱桥身,能够使风雨桥的受力点比较均衡。坪坦乡的观月桥,建在石桥墩上,其上的塔与亭有多层,每层檐角均会翘起,并雕龙绘凤,龙凤图案有的呈坐狮含宝,有的为鲤鱼跳滩,有的为丹凤朝阳等。塔与亭的顶端还有千年鹤、宝葫芦等吉祥物。风雨桥的棚顶除了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如果有木质表面裸露在外,也会涂上防腐桐油;桥墩底座用糯米水混合草木及水泥。因此风雨桥其坚固程度并不亚于石桥、铁桥,虽然历经风雨,依然横跨溪河,傲立苍穹,延续二三百年而不损。(www.xing528.com)

桥墩是风雨桥的根基。桥基脚一般最好是在岩石上生根,从基底的岩石开始,均用大青石垒起来,再将岩缝用石灰泥浆(现代会使用水泥)将缝弥合,使之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桥墩一般分为六面形和五面形两种:六面形的桥墩上下均成锐角,五面形桥墩上游方向成锐角,主要是为了减少急流对桥墩的冲击作用。桥墩上窄下宽,收小的比例为8%左右为宜,这样显得结实自然。桥墩数量的多少,要以巨树桥身的长度来确定,但一般最大的跨径不得超过10米。

桥身是风雨桥的主体躯干,是支撑桥梁重量的“臂膀”。桥身一般通过三种方式连接。第一种连接方式:采用双层式相叠的桥身。这种桥身是因为桥墩之间的距离比较远,一根巨树的横截面受力有限,因此采用这种双层施工方法。第一层架设桥身的巨树中心力点在桥墩上,两端伸臂悬空难以合拢,中间有一定的空距;第二层巨树是在横架上接通合拢,变成平面相连的整体平面,再在平面上铺架横板、横枋,人们才能从桥廊上走过去。第二种连接方式:采用多层相叠的桥身。这种桥身是在简单或双层桥身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因为桥墩之间的距离太远,所以需要三层以上的巨树才能把中间的空距架通,变成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平面。桥身每层逐渐伸长,空间距离逐渐缩短,到了最后一层才能合拢接通,架设横板、横枋,形成人们来往的桥廊。第三种连接方式:用大鹅卵石弹压伸臂的桥身。这种桥身的修建方式更为独特罕见。在侗乡不计其数的风雨桥中,只有坪坦乡的普济桥采用这种方法建成。桥梁专家介绍,此桥为目前仅有的“实物木拱桥”,是我国桥梁史上的“活化石”。

桥廊是人们来往通行的走廊,是风雨桥建筑中的主要构件,其中包括桥板、桥檐屋架。桥檐屋架构件比较复杂,有桥柱、桥凳、桥门、桥栏杆、桥枋和桥檐等。其中桥柱是构成桥屋的主体,高矮不同、大小不同,柱、梁、枋、杵、檩纵横交错,与大小不一的瓜枋、榫卯衔接来组成长长的桥廊。两边有木凳,以供行人歇息。桥板既是桥廊的地面,也是承受桥柱负荷的基础,因此,将优质、粗大的老油杉树锯成的木板铺在巨树架成的伸臂梁上。在桥廊上装上各种各样的栏杆,以保护行人的安全,有的地方如占有村将板壁称为“柏枋”,以避风挡雨;有的还在两边配有下檐,以遮飘雨,防止浸湿桥身,设计周全,结构完整合理。

桥亭是风雨桥建筑中的一组构件。它的空间结构是否得体,直接关系到这座风雨桥的建筑艺术效果。因此,侗族村民建筑桥的重心往往是放在桥亭设计上。桥亭设计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为殿形结构式:四方歇山式殿形。殿形桥亭是在桥廊中间设计有桥亭,通过构成四方桥柱,用抬梁的方式,再逐层缩小四方形的空间,最后形成歇山顶式梁盖顶。最下层是最大的四方檐面,靠桥廊的四根柱子来承托。通过第一抬梁组成四方形,四根第一半柱分别骑在第一抬梁枋上,形成第一层四方倒水的檐面;运用相同的方法组成第二层、第三层檐面。在最后一层形成歇山顶式的四方倒水形状,遮盖整个梁顶。这种桥亭抬梁枋长的部分直接伸出去变成出水挑枋。如果抬梁伸臂不够长,可以利用建筑结构力学的杠杆原理,在抬梁枋下加插一条枋延伸出去,作为出水挑枋的悬臂支撑,这样使整个间架通过短枋和抬梁枋拉稳形成一个坚固的四方整体。第二种是塔形结构式:六角或八角攒尖塔式。塔形桥亭是在其中心位置竖一根粗大的雷公柱,这根雷公柱骑在交叉成十字形的抬梁枋中间的“十”字位置上,而这种抬梁枋完全是依靠桥廊立柱大枋来支撑承托。也就是说,所有梁枋都是以雷公柱为中心,以桥廊四柱为基础。这种桥亭结构是从四面八方伸出出水挑枋,一端固定在雷公柱上,而另一端穿过半柱瓜枋,将此延伸开去为出水挑枋;再从下至上,层层缩小,每一层的半柱瓜由围枋穿连组合得相当紧凑,形成一种重叠的密檐,组成第一层六角或八角形的檐面,以至逐层缩小,最后以攒尖塔式收顶,这就是所谓“塔式桥亭”。这是一种楼上建楼的桥廊式传统建筑结构。第三种是殿形与塔形混合结构式,指殿形结构与塔形结构混合式:这是一种集殿形和塔形于一体,由桥、廊、亭组成的复合式整体结构,最底层是四方殿形,下面三层是以雷公柱构成四方殿形的檐面;第四层开始由雷公柱转换成六方或八方的攒尖塔式收顶,一层一层逐渐变成塔形收顶。这种桥亭既有四方殿形的建筑工艺,又结合了六角或八角的塔形建筑特色,构成侗寨风雨桥上亭廊空间结构的独特艺术风格。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桥亭,桥亭的个数是奇数,桥亭层数也是奇数,桥廊间数也必须是奇数。一般风雨桥上中间的桥亭的整体要比两边的桥亭高一些,一般高出两层,中间桥、亭、廊常常采用塔形结构式或殿形结构式混合建筑,最后形成一种亭阁式建筑格局。在两边对称的桥亭一般是殿形结构式。如果有五至七座桥亭的话,相对称的中间桥亭就要采用四方殿形结构式,或采用混合式塔形结构。这就是侗族文化在干栏建筑上的具体体现。长长的桥廊,就像一条长龙横卧在宽阔的溪河峡谷中。亭廊的柱间设有栏杆、坐凳,栏杆外出挑水檐,外形凹凸呈八字形。桥亭相互对称,歇山顶式的屋脊、攒尖式的葫芦屋顶,远远看去,高挑角翘、重檐叠角,重瓴联阁、飞檐多姿,充分展示了侗族匠人的精美设计水平和独特的民族艺术精神。

在楼桥亭廊的檐面上绘有各种各样的名贵花草、珍稀树木和鸟兽虫鱼,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屋檐脊角上雕塑有双龙戏珠、双凤朝阳、金鸡斗架、鱼虾游水、龙狮镇銮和蜻蜓倒立等艺术形象,也是十分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特别是在攒尖葫芦宝顶上的泥塑仙鹤,能随风而转动,迎风鸣叫,声光交映,真实动人。

风雨桥亭廊屋顶上面盖的是普通青瓦,亭廊两边安有木枋板凳,既是避风挡雨、遮阴避暑的场所,又是歇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桥楼建在交通要道,除了方便本寨子人出入,还有外地行人通过此处,若遇上狂风暴雨或是烈日暴晒时,桥、亭、廊变成外地客人临时的栖息之地。人们劳动疲惫或是过路行人疲惫之时,都可以在此乘凉歇脚,也可躺在凳上闭目养神。有时侗寨之间的少男少女在相互往来活动中,风雨桥上的亭廊又成了他们谈情说爱的好地方,成了青年男女行歌坐月的场所。现在一些中老年人早晚提着画眉鸟笼,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在桥上逗鸟取乐。村寨里面的歌手,提着牛腿琴或揣着三弦琵琶来到桥头尽情地歌唱,风雨桥如今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