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侗族民居民俗:聚落寨门的文化意义

侗族民居民俗:聚落寨门的文化意义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侗族地区,寨门被认为是村寨守护神显灵驻守的地方。侗族人认为“寨门神”对内可防病防灾,对外可以防御邪鬼的进入。凡侗寨建筑,都要先将“萨岁”堂和寨门建好后,方能建立房屋,这是侗族的古规。聚落的寨门还有深刻的文化含义。在有的侗族村落凉亭也能成为寨门,凉亭多修筑于山坳或村寨路边,造型与花桥略同,有的是廊式重檐三宝顶长亭。严重多生者逐出寨门。

侗族民居民俗:聚落寨门的文化意义

传统村落都会有特定的寨门。寨门既代表本村寨门庭的总朝向,又要考虑到本村寨山水的走势、地脉朝向和“龙神去向”。在建村立寨的门的选址上聚全村寨人的集体智慧、集全村寨人的信念,来选择“全村最吉利的朝向”,使全村寨人进入“人财兴旺、富贵双全”的佳境。

侗族地区,寨门被认为是村寨守护神显灵驻守的地方。侗族人认为“寨门神”对内可防病防灾,对外可以防御邪鬼的进入。凡村寨人畜生病,都要向它献祭;儿童体弱要请它当“保爷”;村寨发生火灾,大家要全力抢救寨门;来“吃乡食”的客人进寨,要向“寨门神”敬献,主人也在寨门里设案迎客。凡侗寨建筑,都要先将“萨岁”(又名“老祖母”)堂和寨门建好后,方能建立房屋,这是侗族的古规。[4]所以,寨门在侗族地区的建筑中其位置十分重要。

乡民进出村寨的路有千万条,从四面八方汇集,却只能通过寨门进入村寨。寨门选择在何处不仅仅是便捷的问题,这是事关聚落安全、兴盛的大事。聚落的寨门还有深刻的文化含义。村民有许多礼仪性的活动需要在寨门前举行,除了迎宾送客,还有婚姻习俗和丧葬习俗等许多活动都要在这里举行。如何选择寨门的位置,村民们认真观察,达成共识——需要形成一道天险,千径归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口。一般选择的地方多在靠山、近溪的路口处。寨门的选址都是由村子里德高望重的鬼师,经过推测来选择的,然后交给聚落的寨老们进行协商,共同决定寨门安放的位置。

侗族的寨门十分讲究。传统的侗寨在每一个进入寨子的路口处均建有寨门,寨门也起着连接、沟通内外的功能。寨门的大小要根据本寨的财务收支情况来建。在有的侗族村落凉亭也能成为寨门,凉亭多修筑于山坳或村寨路边,造型与花桥略同,有的是廊式重檐三宝顶长亭。

侗族的寨门建筑形态不一、样式有别,有的独立于寨边路口,也有的与鼓楼风雨桥和凉亭相结合。寨门形式分为独立式、门楼式和桥亭式三类。独立式的寨门多为单层,有门或无门,有门的多为双开门,寨门形体相对较小,其屋顶结构可变,建筑造型自然朴实,寨门外形比较朴素。门楼式寨门一般与门楼相结合作为一个整体而建,气势恢宏,规模相对较大。有的将底层架空留作进出的通道,有的还在底层设栅门,楼层则用以远望警备,或者休憩之用。桥亭式寨门是指寨门与其他建筑(一般为风雨桥)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一般设于道路入口及溪河之上,寨门规模相对较大,大多没有门页。占里村现有的两处寨门均属桥亭式,与凉亭相结合,可作为乘凉休息之所,无门页,两侧为独立的门亭,有美人靠,供人休息。

一般而言,侗族寨门有四柱、六柱或八柱框架的,有一间、两间或三间大屋的,有独立于寨边的,有与鼓楼作为一个整体而建造的。大门一般为两扇,其余则用木板装饰。寨门高度有一丈多的,有两丈多的。寨门屋顶,有的盖瓦,有的盖杉树皮;有的前后两面倒水,有的四面倒水;有的为人字形,有的为宝塔形。寨门四角,有的装四个斗拱蜂窝作为装饰,有的只在门前上方装两个斗拱蜂窝作为装饰。门柱、门板、门壁上,有的雕龙绘凤,有的画鸟绘花。门前地面嵌有圆形或方形大石板,石板上刻有双鱼戏水图案。寨门与村寨之间有石板路或花街路相接。寨门一般与风雨桥相映成趣。它从侧面反映了侗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寨门在侗族人民心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对于放火的、吸毒和赌博的人,最重的处罚是被逐出寨门,远离寨子居住,也就是不再承认这类人是寨子里的人,直到其有所悔改。在占里村的款约中有规定:不准多生。夫妻只生两个好,多生者不娶其女做媳,不嫁其子为妻,使其男孤女单,自感羞愧。严重多生者逐出寨门。失火者的处罚方式前面已提及,此处略。禁止赌、毒,吸毒、赌博者,要处罚银两,屡教不改者,杀其耕牛全寨分享,没收财产逐出寨门。对于杀耕牛的处罚,如果家里没有耕牛,就要拿家里的钱或者借钱凑够进行折价抵押。若是三年以后回来认错,且有所悔改,交够罚金,还是会享受以前的同等待遇,被没收的房屋在这三年将不会动,悔改回到村子里,将会安排住在寨边(寨门外),全村人将会帮他把房屋迁移过去。(www.xing528.com)

侗族寨门的功能有三:其一是防盗,其二是防御外来者入侵,其三是迎宾送客的场所。这对侗族村寨建筑群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防盗。侗族村落自古就制定有款约,祖先也把这些款约编成侗歌由子孙传诵。关于寨门的防盗功能可以通过解读款约来理解——款约是“不准偷盗。偷盗者罚银五十二两,并退还偷盗的东西”。据调查,占里村村内无一起偷盗案例发生。因为占里村自古就是日不锁门、夜不闭户的无锁村寨。但是由于现在的旅游开发,外来人太多,治安难度加大。聚落的旅游开发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是村民有钱了,日子越过越好了;弊端是外来人太多了,村子里不像以前安全。寨门也完全无防盗功能了,村子里的治安也没了保障。笔者2015年暑假来到通道紫檀侗寨做田野调查时了解到村子里发生过一起偷窃事件,不过不是本村人所为,是外面的人晚上开着面包车来村子里偷了一户人家的牛,整个村子都没有察觉。幸好半路被交警查车时查出来了,归还给村民,避免了本村村民的财产损失。从村子里丢牛这件事情上看,旅游开发虽然给当地居民带来了额外的收益,可是以前村子里的安定局面也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而不复存在。

其次,防御外来者入侵。阳烂侗寨以前的寨门选址都是选择位于山边、河溪边等地势高峻或险要之处,这些地方易守难攻,可以有效防御外来者的入侵。而现在的寨门选址完全失去其防御性。而高步侗寨的寨门还是可以看出它的防御功能:寨门比较传统,门的旁边有一间值班室,每到晚上都会把这扇门关上,还有专人守夜。此处的寨门比下寨的要大一些,构造也差不多,还保留有清朝的寨墙,寨墙高1米,宽1.5米。从寨门和寨墙的选址和修建来看,选的都是地理位置很优越的地势,防御功能占首位。据说在山上还建有哨卡,一旦有敌人进入,都会第一时间放炮提醒。因为地势的缘故,寨子里的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抵御外敌。

再次,寨门是村寨迎宾送客的场所。交往,是人的一种本能,同时也是促进我们人类进化与发展的客观需要。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有着不同的交往方式和交往内容。

家有家门,寨有寨门。当家里有客人到来时,主家都会先到门口处迎接,走时再送到门外,这也是传统习俗。而寨门对于一个寨子来说也是一样,因为侗族人多居住在大山深处,祖先们在经历了各种社会灾难,辗转迁徙才到现在的地方定居下来,当有外人入寨时,都必须经过寨门。最初是为了村寨的安全,外来者也就免不了要被拦下来接受盘问。拦路对于当地来说,也是出于对外界的抗拒、对自我的保护和体现集体的团结一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逐渐安定,再加上侗族人民热情好客,对客人到来时的欢迎和离开时的相送都显得格外隆重,而寨门就成为迎宾送客的重要场所,而拦路这一程序也就演变成为一种待人接客的礼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