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蔡邕:儒学大师与书法国手

蔡邕:儒学大师与书法国手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身兼儒学大师和书法第一国手,蔡邕几乎收获了所有人的掌声,不仅在当时看石经的车马多到堵塞交通的程度,而且后世也对他的书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蔡邕:儒学大师与书法国手

做官之后,蔡邕主要从事文字相关工作,有机会阅读整理大量古籍和当时社会一流书法家的作品原件。这段时期的研究临习对蔡邕书法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蔡邕书法那种方圆兼备、端庄大气的风格就此逐渐形成。

蔡邕原来不愿做官,但是一旦做起官来,却非常认真,兢兢业业,不负众望。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他上书汉灵帝说,古圣先贤留下的经史典籍已经很久没有人整理修订了,文字也有很多错漏,因此请求与堂溪典、杨赐等人一起进行整理和订正。汉灵帝一般时候都不灵,但是这次他不知道怎么就心血来潮了,就同意了。鉴于蔡邕的书法造诣和显赫名声,大家一致推选蔡邕主笔抄写。于是这批儒家典籍就由蔡邕亲自书写文字,工匠镌刻上石,立于当时洛阳城太学门外。太学是当时官方的最高学府

这批石经叫做儒家七经,包括《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共7部,先后一共刻了8年,刻成46块石碑。每块石碑高3米多,宽1米多。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之所以选择蔡邕主笔抄写,跟蔡邕的书法风格是密不可分的。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地都有《熹平石经》的残石(图5.3)。虽然残损的都很厉害了,但是字体端庄大气、中正平和的态势依然清晰可见。我们经常说王羲之的书法符合一种中庸美学,他的这种美是没有强烈夸张风格的。“中庸”不是两个数相加除以2的概念,它是强调做一件事情要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蔡邕的书法与王羲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属于无过无不及的中庸美学。

《熹平石经》的书法是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的典型。字体结体方正,字字中规中矩,一丝不苟,点画布置之匀称工稳,可谓无懈可击。用笔方圆兼备,刚柔相济,端美雄健,雍容典雅,恢弘如宫殿庙堂。如果我们对比一下其他的汉碑,他们都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或者柔美,或者刚健,或者古拙,只有《熹平石经》(图5.4)不带有这种强烈的风格特点。这也是蔡邕的有意为之,蔡邕清晰地知道,所谓这些风格特点,其实都是有两面性的,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比如我们说《曹全碑》字体柔美细腻,获得一部分人的青睐,但是也一定会有一些喜欢雄浑刚健风格的人对他不屑一顾,反过来其他碑石也一样。

图5.3 《熹平石经》残石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图5.4 《熹平石经》拓片

蔡邕非常清楚他做这件事的意义和用途,不是用来给少数人品读欣赏的,所以他一定得找到人群中的最大公约数,要符合尽可能多的人的审美。另外,要体现朝廷的威严与古代经典的底蕴,夸张的艺术风格以及强烈的个人特点必然会被很多人所不接受。所以蔡邕选择了这种端庄大气、中正平和的风格,当然,这也是蔡邕自身品格的反映。

这次他成功了,这批刻石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出了朝廷和蔡邕的预期。到什么程度呢?到了堵车的程度。今天我们都常说堵车是大城市病,早晚高峰时间马路堵成停车场。但是这样的堵车最早的记录就出现在1800多年前的洛阳城,当时蔡邕书丹的《熹平石经》刻石立在太学门前之后,人们听说后纷纷赶来临摹学习,以至于前来看石经的马车多到造成洛阳城交通的大面积瘫痪。当时,但凡有点文化的人都一定不计路途远近也要前来观看临摹,这就是文化和书法的号召力。在这一众围观人群中,就有后来的楷书之祖——钟繇,他深受蔡邕书法的影响,我们会在后面章节中详细介绍。(www.xing528.com)

随着《熹平石经》的陆续完成,蔡邕迎来了他人生最辉煌的阶段。身兼儒学大师和书法第一国手,蔡邕几乎收获了所有人的掌声,不仅在当时看石经的车马多到堵塞交通的程度,而且后世也对他的书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唐代张怀瓘的《书断》中评价蔡邕的字“妙有绝伦,动合神功”。现代学者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了最高境界……石经是两汉书法的总结。”

《熹平石经》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碑刻书法的鸿篇巨制,集汉隶之大成,不但在当时被奉为书法典范,流风所及,影响深远,而且在汉字由“隶”变“楷”的过渡过程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

延伸阅读

《熹平石经》规模浩大、气势恢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国家组织的一次图书“出版”活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书法艺术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总结一下其有以下四个主要的作用。

一、对古代经典,订误正伪,去除讹误,为读书人提供了规范教材的范本,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教科书。

二、开创了我国历代石经的先河。用刻石的方法向天下人公布经文范本的做法,自汉代创例后,又有魏三体石经、唐开成石经等。为我们碑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启发了捶拓方法的发明。捶拓技术是雕版印刷术的先驱,因此石经对印刷术的发明也有间接影响。虽然我们中国人最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其实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之前,我们主流应用的一直是雕版印刷,主要是因为我们汉字实在是太多了。而这种雕版印刷最初的形态就是这种石经的模式。

四、蔡邕堪称当时书法第一国手,《熹平石经》是对隶书300多年发展的一个总结和升华,对笔画和结构都作了大刀阔斧的规范性调整,比如收敛了《曹全碑》里那些非常夸张的撇捺笔画,也缓和了《礼器碑》里的那种瘦硬感,为隶书到楷书的转变做了一个铺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