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一些盗墓题材的小说经常会提到一种神秘的历史遗存,叫做“战国帛书”,往往记录着重大的、神秘的“天机”,为小说增添了不少悬疑色彩。那么这神秘的战国帛书真的存在吗?它们都记述了一些什么呢?
首先帛书确实产生于春秋时期,所以战国时期有帛书是正常的。现存最早的帛书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子弹库楚墓,就是春秋战国时代保存下来唯一的完整帛书(图3.13)。这份帛书图文并茂,中间部分有两组方向相反的文字,一组13行,一组8行,四周有图像及简短的注文。整个帛书共900多字,内圆外方,修饰紧密,字体属于大篆书体,只是字形略扁。
那么这个像天书一样的楚帛书到底记述了一些什么内容呢?
这份楚帛书内容丰富庞杂,不仅载录了楚地流传的神话传说和风俗,还包含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方面的思想。在文字四周分东南西北四边环绕,绘有春夏秋冬四季十二月的彩色神像,四角有用青红白黑四色描绘的树木。李学勤先生把四周文字命名《月忌》、十三行文字命名《天象》、八行文字命名《四时》。《月忌》讲的是十二月份的宜忌事项,十二枚神人象征的是十二个月份。《天象》讲的是顺应年岁和时令。最有意思的是《四时》,讲的是创世神话: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没有日月和时间,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有四子,这四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他们懂得阴阳参化之法,分别守卫四方,通过互相换位来推测时间。一千几百年以后,帝俊(qūn)生出日月,从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之后炎帝又派祝融率领四神奠定天地,从此才有了一天的四时——宵、朝、昼、夕。
图3.13 战国楚帛书现藏于美国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www.xing528.com)
这是古代史料中最早的关于创世神话的记录。这卷帛书有四季、有日月、有时间,是一份看似迷信但又蕴含科学的重要数术文献,可惜已经辗转流落到了美国华盛顿的赛克勒美术馆。看来盗墓小说里把战国帛书说得神乎其神,也并非子虚乌有。
图3.14 马王堆汉帛书残片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另一件著名的帛书是马王堆出土的汉帛书(图3.14),有朱砂与墨两种写本,共28种,12万余字,内容为古代经典,如《老子》《周易》等。汉帛书的书法古拙,呈现出秦隶向汉隶转化时期的特征。汉帛书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为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
我们一般能看到的汉人书法多为刻石,能看到这么多墨迹,实在难得。因为没有经过人为的修饰刻凿和传拓,让我们清楚地认识了“古隶”的本来面目,直观地展现了秦篆向隶书的过渡和演变。马王堆帛书属于西汉早期书迹,这时的隶书还具有浓厚的篆书意味和结字特征,书风古朴自然,笔墨饱满流畅。用笔已经比较规范化,波笔、挑笔都有了隶书特色,字体富于变化,错落有致而又气脉贯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