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卫武学教授王岱潭州人
太原王二弥先生,讳邵,字炳藜。周灵王太子晋〔2〕之后。汉以后其族系不及考,而明则世有隐德。自学博公奇、郡司马公鼐、至耆宾公起,其时侨寓陕之孤山。于瓜圃遇异人曰:“汝后嗣,有如是瓜”。俄而不见。识者知为后昌之徵。乃生瑞廷公所用,以明经起家,宰〔3〕蜀仁怀。瑞廷有文名,博涉群书,尤究心理学〔4〕。子弟负笈受业者,数千里不绝。多致通显〔5〕。当宰仁怀时,值僻险荒陬,兼兵燹残躏。公抚绥〔6〕教养,有文翁〔7〕之化,怀民德之,来歌去颂不置。瑞廷生三子,二弥先生其长也。先生夙秉善根,渊源孝友,家学既勤,天质更敏。齿龀能文,年十三受知文太青〔8〕,拔冠童子试。十六食廪饩,试辄前茅。辛酉登恩选,岁魁乡试。先生诸生时,即丁盛孺人之艰。举孝廉,又值瑞廷公之变,皆哀毁骨立,憾深风木〔9〕,念灰进取,淹流〔10〕十载。至辛未春官,始成进士。与杨机部廷麟〔11〕,同出倪文正元璐〔12〕之门。并选庶常。与黄石斋、文铁庵、王觉斯辈友善,日以名节相砥砺,兼留心古学。时学者当弇州〔13〕竟陵〔14〕角竞之交,出奴入主,声吠〔15〕失实。先生独自立位置,蕴藉经史,取裁古人,发为文章,伐毛洗髓〔16〕,陈言务去,以天下为己任。孝廉时,值保德寇乱,纠里人团练〔17〕捍御,通籍后愈抱宗社隐忧,生民疚疾,思得当以报君父。而熹、怀之际,外苦寇贼,有玄黄之战〔18〕;内苦门户,有水火之争。主忧而臣不宁,政繁而世不治。为有识者痛心。先生独立,不惧进退,以礼务期〔19〕,尽瘁竭力。前后拜疏数千言,长叹恸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及奉使代藩〔20〕,道经梓里,复值寇临,仍率父老子弟,荷戈执锐,日夜固圉,寇因寻退。而秦警震邻,请兵募饷,寇不敢入。复备陈防守、救灾、捐恤诸利弊入告,时烈皇帝志在灭寇,抚髀思贤,只阁臣以下二十一人。先生官起居注、经筵展书〔21〕,得与其数。即口疏用人要务,谓:用人必先得用人之人,则一时君子连类而进。破门户、破资格,毋使人才摧抑;求老成、开自新,毋使小过屏弃;慎抚按、监司、守令之选,而后大法小廉;悉民困、兵匮、国耗之情,而后外宁内治;涤军饷、盐政、钱法之弊,而后国裕家给。因言晋抚吴甡抚民御寇方略,上为霁颜〔22〕,旋擢吴甡枢二。及先生再使代储,犹复理召对前说,申奏至再。暨疏所过郡县,寇氛灾伤情形,上为动色。屡赐温慰,思所以大用。而部党〔23〕衅起,正人并退,先生亦以疾告矣。迄回籍后,犹时时与地方大吏议战守,与梓里救疮痍。为太行孟门保障。至癸未,以司业〔24〕召先生,而先生不赴。未几,竟以忧劳国事至疾以卒。谁谓先生见机求退为自全计乎?先生家世理学、于忠孝大节,信真守定,不容毫发或爽。至于急难赈饥、施棺泽枯、建桥普济,种种不能悉举。先生分校礼闱,得二十人,皆知名士。己卯主楚试,入彀〔25〕者九十六人,其四十八人副焉。中多志节之士,不独以文章称楚材〔26〕也。如陈文节纯德、杨中丞文荐,竟以身殉国难,先生之得人可知矣。岱与叔长荫,暨兄士乾、世显,皆己卯所拔士。会以甲申之变,流离播迁〔27〕,遂至沦落,无以副其知遇,方茕茕在疚。戊午,先生仲子宗本,始以遗稿见示,岱读竟高文典册,居然贾、陆、韩、苏再出,不觉感叹留连,至于出涕。有师如此,四十年尚不知其文章之博奥〔28〕,岂复可比于人数哉。典型在望,百世犹师,矧身出其门墙者乎!于是因为点定诗文,共得十卷,剞劂行世,以俟世之尚论者焉。
译文
太原府的王二弥先生,名邵,字炳藜。周灵王太子姬晋的后代。汉朝以后,他的世族无法考正,到了明朝,世代都有隐居不仕的美德。自学博王奇,郡司马王鼐,至耆宾王起,三代都侨居陕西孤山堡。有一天,王起在瓜园里遇到一个奇异的人,对他说:“你的后辈子孙,就和这瓜一样连绵不断。”一会儿就不见了。有见识的人知道这是后代子孙昌盛的征兆。于是生了瑞廷公所用,以明经起家,任四川仁怀县令。瑞廷写文章很有名声,他博览群书,特别注重理学研究。很多官宦人家的子弟背着书箱来拜他为师,数千里远的都有,经过他的教诲,很多人都做了高官,名声很大。
在他当仁怀县令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偏僻、险恶、荒凉、又遭受战火侵害的地方。他安抚、教化,有汉代蜀郡守文翁教化的效果,仁怀县的民众对他感恩戴德,他在的时候和离开之后都是歌颂之声不绝。
瑞廷生有三个儿子,二弥先生是长子。二弥先生向来继承和发扬父亲的优良品德,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他经常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天资更是聪明。七八岁就能写文章,十三岁受到山西督学文太青的赏识,在童生考试中,得了第一名,十六岁成为廪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天启元年(1621)选拔为恩贡,在岁试中夺得第一名。先生在作诸生的时候,遭母亲盛氏之丧,在家守孝。考取举人后,又遇上父亲瑞廷公逝世。由于过分悲伤,身体消瘦得皮包骨头,因为父母没有得到奉养而深感遗憾。心灰意冷丧失了进取之心,淹滞年华十来年。到崇祯四年(1631)春季,才考取进士,与杨廷麟同出倪元璐门下,并被选拔为庶吉士。与黄石斋、文铁庵、王觉斯等人友好往来,每天以名节互相勉励,也留心古学。当时的学者形成以弇州和竟陵为中心的两个文学流派,互相竞争较量,加入哪一派就以哪一派为主,反对哪一派就以哪一派为奴。文章没有独立见解,都是随声附和,互相攻击,因此失去了真实性。先生不介入他们派系之中,自立门户,熟读经史,吸取古人文章精华,发挥成自己文章。去除芜杂,陈词滥调务必去掉。把关心国家大事,视为自己的责任。还是举人的时候,正遇上保德发生战乱,他集合乡亲组织地方武装,捍卫家乡。做官后更加关心国家忧患、民众疾苦,一心想着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从熹宗到怀宗这一段时期,外有边寇和农民起义,挑起争夺天下的战事。内有党派之争,有水火不容之势,皇上忧愁,大臣不安,政务繁杂,国家不能很好治理,有识之士,都感到痛心。先生不参与党派斗争,不考虑官职的升降,按照礼法办事,全力以赴。先后向皇上上疏数千言,长叹痛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奉命出使代王府吊祭代王,路过家乡,又遇上农民起义军临境。他仍然率领父老乡亲,拿起武器,日夜坚守城头,起义军不久退去。当时陕北的农民起义,震动了邻近州县,先生请求调兵防御,组织筹集军饷,起义军不敢进入本州。又向皇上详细报告防守、救灾、捐赈抚恤的各种利弊,当时,崇祯皇帝决心扑灭农民起义,仔细考虑启用贤臣,仅阁臣以下选用21人,先生官起居注、经筵展书,也是其中的一个。他口头陈奏用人的关键,他说,用人必须先选好用人的人,这样才能使那些正派的人被一批接一批地选拔进来。要打破帮派打破论资排辈,不要使人才受到打击和压抑;既要用那些阅历多办事老练的人,又要用那些能够开拓进取的人,不要因为小的缺点错误而阻挡抛弃他们;慎重选用巡抚、按察史、监察官员、州县主官,才能做到大官依法办事,小官廉洁奉公;对于民众的困苦,武装力量不足,国库的开销情况,都要熟悉,做到外面安宁,内部有治;清除军饷、盐政、钱法中存在的弊端,才能达到国家富裕、民户家丰。因为汇报了山西巡抚吴甡安抚民众、抵御农民起义的大政方针,皇上听了,面露喜色,随即提拔吴甡为枢密院副职。先生第二次出使代王府,主持册立王储典礼,在复命召对时,再三坚持了前面的说法,又上疏陈述所过州县的义军活动和灾害情况,皇上听了深有触动。多次给予亲切的慰抚,准备重用。此时朋党挑起事端,正人君子隐退,先生也以疾病告退。回到原籍后,还经常与地方官讨论作战与防守的策略,拯救家乡的疾苦,使保德成为东至太行山、南至孟门关的安全保障。到了崇祯十六年(1643),重新启用先生,任国子监司业,先生没有赴任。不久竟然以操劳国事生病而亡。谁说先生见机而退是为了保全自己呢?先生家世遵循理学,在忠孝大节方面,坚信不疑,坚决践行,不容有丝毫的改变。至于急人之难,赈济饥民,给穷人施舍棺材,掩埋枯骨,建桥梁,普济众生,各种好事,不能全部列举出来。先生在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时担任阅卷官,取20人,都是知名人士。崇祯十二年(1639)主持湖北乡试,中式的96人,备取的48人。其中多数是有志向有气节的人士,不单单是因为文章写得好称为楚地的人才。例如陈纯德(字文节)、杨文荐(字中丞)都是以身殉国。先生之知人善用很清楚了。我与我的叔父长荫还有兄长士乾和世显,都是这次乡试被选拔上的。到了甲申之变时,到处流浪迁徙,以至沦落民间,不能报答知遇之恩。正在忧思内疚的时候,于康熙十七年(1678),先生的二儿子王宗本,才拿出先生的遗稿让我看,我读了以后,觉得先生高妙的文章典册,好像是贾谊、陆游、韩愈、苏轼再世。不知不觉感叹难舍,以至于流下眼泪。有这样的恩师,四十年来还不知道他的文章如此博大精深,哪里能再将自己和众人比较呢?典型就在眼前,百世都是恩师,何况我又是身出他门墙的学生呢?于是我为他校点诗文,分为十卷,刊刻流行于世,等待后世之善于评论的人。
注释
〔1〕太史:官名。掌管修史及天文历法等。
〔2〕太子晋:东周时周灵王(姬泄心)的太子,姬姓,名晋,字子乔。后世人称太子晋。
〔3〕宰:主宰。
〔4〕理学:宋、明儒家哲学思想,也称性理学或道学。以程颢、程颐、朱熹为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所以也称程朱理学。
〔5〕通显:官位高,名声大。
〔6〕抚绥:安抚。
〔7〕文翁:汉代庐江郡舒县人。景帝末年,任蜀郡守,于成都市中起官学,招属县子弟入学。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秀者,以补州县吏。后用以称颂循吏的典故。
〔8〕文太青:文翔凤,号太青,时任山西督学,陕西三水人。
〔9〕风木:旧时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
〔10〕淹流:淹滞流年。
〔11〕杨廷麟:明末抗清英雄,字别样,一字机部。(www.xing528.com)
〔12〕倪元璐:明末浙江上虞人,字玉汝,号鸿宝,天启进士,官至户部尚书、翰林学士,能诗文、书画。
〔13〕弇州:地名,今山东兗州。
〔14〕竟陵:地名,今湖北天门市。
〔15〕声吠:一犬叫,其他犬跟着叫。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
〔16〕伐毛洗髓:涤除垢秽。
〔17〕团练:宋代到民国初年,地主阶级用来镇压农民起义的地方武装组织。
〔18〕玄黄之战:争天夺地的战争。
〔19〕以礼务期:坚守礼法。
〔20〕奉使代藩:奉命出使代王府吊祭代王。
〔21〕经筵展书:侍奉皇帝听讲经史的职官。
〔22〕霁颜:愁容或怒容消散。
〔23〕部党:朋党。
〔24〕司业:即国子监司业,学官,帮助祭酒教授生徒。
〔25〕入彀:科举考试中式。
〔26〕楚材:楚地的人才。
〔27〕播迁:迁徙。
〔28〕博奥:知识丰富深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