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州城内社仓谷,已经申蒙允放矣。乃距城远者,俱不愿领。问之则曰,山高涧深,搬运不易,一领一纳,得不偿失。各乡虽胡知州设有常平仓,无奈原议止许减一分出粜,贫民无银,何从沾恩。当青黄不接之时,只是向富家称贷,即加三加五,斗小谷秕,亦甘受之矣。果如所言,是社仓之为法也。旧谷既没,则民可不用银而得谷,而力田有赖。新谷既升,则民可不出家而完谷,而近取有余。最便于贫民之无银者。第距城远,则不得其赐矣。故古人设社仓于各乡,良有深心。今欲使各乡贫民与近城贫民一体得济,则莫如仿古法,于四乡大村量设社仓之为便也。为此于本年春,将籴积余谷,给领于铁匠铺、张家、郭家二滩,共谷五十三石,立社仓一座。于花园、会里、山头等村,共谷五十石,立社仓一座。于尚家、韩家、寺合等塔,共谷五十石,立社仓一座。即于本村各佥坐老人一名,司放司收,免其见年力差。自本年春季为始,秋成亦照例加二交还,贮本村老人窖内,登入城中社仓循环簿,一体例换,以防侵废。其纸张造写等项,俱责之户房〔2〕管仓书识,不许累及乡民。其城中社仓,仍许各村每年与别村一体均领,不得以另有社仓靳之。庶深山穷黎,亦得享夫社仓之利,不至受勒富家矣。
译文
本州城内的社仓谷,已经申请上级允许发放,但是离城远的人,都不愿意领,问他们,他们说:“山高沟深,搬运很不方便,领一回,交一回,得不偿失。”虽然胡知州在各乡设有常平仓,原来规定只许减一分卖出,贫民没有银子,哪能沾一点便宜。青黄不接的时候,只好向富有人家借贷,利息加三加五,斗小谷秕,也甘愿忍受,果然是这样的话,是设立社仓的方法有问题:旧谷吃完了,民众可以不用花银子借到谷,种地就有了依赖;收获新谷以后,民众可以不用离开家就能交纳借谷,社仓就近就可以收取仓谷,那些没有银子的贫困民众最便利。但离城远的人,就得不到这种恩惠。所以古人在各乡设社仓,是有深刻意义的。现在想让各乡贫民与近城贫民一样得到接济,倒不如效仿古人的做法,在四乡大村中酌情建立社仓,方便群众。为此,于本年春季,将购买来的积谷分别发放:给铁匠铺、张家滩、郭家滩53石,立社仓一座。给花园、会里、山头等村50石,立社仓一座。给尚家塔、韩家塔、寺合塔等村50石,立社仓一座。在各村各签派老人一名,负责放粮和收粮,免除老人当年的差役,自本年春季开始,秋收后也照例加二交还,贮存于本村老人窖内,登记在城中社仓的循环簿上,统一更换,以防侵吞和废弃。填表造账用的纸张由户房管仓的文书负责,不许连累乡民。其城中的社仓,仍然允许这些村与别的村一样都能借领,不能因为另有社仓而吝惜不给。但愿那些居住在深山里的穷苦百姓,也能享到社仓的利益,不至于忍受富家的勒索。
注释(www.xing528.com)
〔1〕社仓:积谷备荒的粮仓。始于隋代,因为乡社所设,并自行经营管理,故名社仓。后也有设于州县,而由官府直接主持的。管理体制,各代不同。这是一种借贷形式的救灾粮仓。
〔2〕户房:州衙内设的与户部对应的办事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