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遥感技术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遥感技术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各镇区GDP增长率低于15%的有石龙、企石、东坑和樟木头;经济总量增长速度一直处于低位的镇区有石龙、企石、东坑、望牛墩和道滘,这些镇区分布在东莞市东北部和西北部。由以上分析可知,当前东莞市经济格局具有“四强三弱两崛起”的特征。

城市化初期,东莞市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构筑“成本洼池”,迅速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经济高速增长,成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极。“以香港为指向”的城镇空间结构,城镇发展的交通导向型明显,与香港联系便捷的地区优先得到发展,如长安、虎门、厚街、常平、塘厦。21世纪以来,位于“广深港”黄金走廊腹地的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逐步发挥出产业龙头和研发龙头的双带动作用,已成为东莞市乃至珠三角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强大引擎。近年来,松山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成效显著,产业聚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迅速,并带动周边镇区大朗、大岭山的迅速崛起。东莞经济凭借低廉的土地成本和劳动力崛起,过于依赖资源消耗,给东莞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冲击,土地资源紧缺成为制约东莞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西北部镇区麻涌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其原因可归结为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较多,港口辐射的带动。

1.东莞市生产总值

从东莞市各镇生产总值空间分布(图8.43)来看,2009年东莞市GDP为3764亿元,其中虎门、长安的GDP均超过200亿元;东城、南城、塘厦、厚街、常平、清溪、大朗、寮步、石碣、莞城、凤岗的GDP均突破100亿元,GDP超过100亿元的13个镇区在2009年的GDP总额为2008.6亿元,占东莞生产总值的53%;西北部道滘、望牛墩、道滘和东北部石排、企石、东坑、谢岗的GDP相对较少,均在50亿元以下。

图8.43 东莞市2009年各镇区GDP

由图8.44可见,1991—2000年,东莞市经济发展迅速,各镇区GDP平均增长率为26.9%,平均增长率最高的镇区是清溪,高达48.4%,其次为塘厦、南城和长安;各镇区GDP平均增长率小于20%的镇分别是麻涌、望牛墩和洪梅,分布在东莞市西北部;大部分镇区GDP增长率为20%~35%。2001—2009年,东莞市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各镇区GDP平均增长率降至18.1%,东莞市各镇区GDP平均增长率高于25%的分别是洪梅、麻涌、南城和凤岗。洪梅、麻涌异军突起,从前十年发展最慢的镇区一跃成为发展最快的镇区,南城则延续前十年的增长速度,是各镇区中经济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一个。各镇区GDP增长率低于15%的有石龙、企石、东坑和樟木头;经济总量增长速度一直处于低位的镇区有石龙、企石、东坑、望牛墩和道滘,这些镇区分布在东莞市东北部和西北部。

图8.44 东莞市各镇区GDP增长率

2.实际利用外资(www.xing528.com)

从实际利用外资的空间格局来看,2009年东莞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5.94亿美元,其中西北部麻涌—洪梅、西南部虎门—长安—大岭山、东南部塘厦—清溪—凤岗—黄江、东北部常平、中部主城区东城的实际利用外资均超过1亿美元,麻涌则高到2.4亿美元;西北部中堂—望牛墩—道滘—万江—莞城、东北部企石实际利用外资均低于4000万美元,如图8.45所示。

3.出口总额

2009年东莞出口总额达到551.69亿美元,西南部长安—厚街、东南部清溪的出口总额均超过40亿美元;中部寮步、东南部黄江—塘厦的出口总额也较高,均在30亿~40亿美元;西北部除麻涌以外的镇区出口总额均偏低,不足8亿美元,与此情况相似的还有东北部茶山—石排—企石、东南部樟木头—谢岗,如图8.46所示。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前东莞市经济格局具有“四强三弱两崛起”的特征。“四强”为:主城区—寮步—石碣、长安—虎门—厚街、常平、塘厦—清溪—凤岗。“三弱”为:沙田—道滘—望牛墩—中堂—高埗、樟木头—黄江—谢岗、石排—企石—桥头—横沥—东坑—茶山。“两崛起”:松山湖—大岭山—大朗、麻涌—洪梅。

图8.45 2009年东莞市各镇区实际利用外资图

图8.46 2009年东莞市各镇区出口总额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