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建造的大雁塔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特别是处于具有湿陷性的黄土地区,在塔自重产生的地基平均应力为31.46 t/m3的情况下,大雁塔至今没有出现明显的下沉和破坏,只有轻微的由塔下地面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而引起的倾斜,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以及探讨的。
假设大雁塔的基础形式有以下四种:矩形基础形式,见图9.39(a);正梯形无地宫基础形式,见图9.39(b);倒阶梯型无地宫基础形式,见图9.39(c);倒阶梯型有地宫基础形式,见图9.39(d)。采用双剪统一应力模型时的材料参数可取如下值:p=1.38 MPa,σt=0.0056 MPa,σ0t=0.56 MPa,γ=0.07。
当统一强度理论参数b分别等于0(单剪理论)和1(双剪理论)时,计算得出四个基础的塑性区如图9.40和图9.41所示。分析计算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相同力作用、相同基础形式下,塑性区的大小随着b值的增大而减小。b=0时塑性区最大,b=1时塑性区最小。这表明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时,将提高结构的极限荷载,这一结论与一些岩土工程的实际结果相符合,因此合理选择参数b值对充分利用材料很重要。
图9.39 大雁塔的基础形式。(a)矩形基础形式;(b)阶梯型基础形式;(c)倒阶梯型无地宫基础形式;(d)倒阶梯型有地宫基础形式
(www.xing528.com)
图9.40 统一强度理论参数b=0时四个基础的塑性区。(a)矩形基础形式;(b)阶梯型基础形式;(c)倒阶梯型无地宫基础形式;(d)倒阶梯型有地宫基础形式
图9.41 统一强度理论参数b=1时四个基础的塑性区。(a)矩形基础形式;(b)阶梯型基础形式;(c)倒阶梯型无地宫基础形式;(d)倒阶梯型有地宫基础形式
分析结果还表明,不同形式的基础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各有利弊,但是地基中洞室(即地宫)的存在减轻了基础对地基的自重压力,对古塔的地基稳定是有利的,这一点似乎早已被古人所知。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无论是法门寺宝塔、大雁塔、小雁塔以及杭州雷峰塔都有地宫,且其中保存有大量文物,因此,对于古塔的保护也应该包括地宫的保护。大雁塔、法门寺的地宫都较大,小雁塔地宫较小,为约1.8 m见方的一个洞室。这种结构也见于高大的纪念碑,如美国华盛顿纪念碑,它的基础内也有一个洞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