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73(Coulomb)—1900(Mohr)的单剪强度理论到1952(Drucker-Prager)—1973(Argyris-Gudehus,Matsuoka-Nakai)的三剪理论,再从三剪理论到1961—1983年(俞茂宏)的双剪强度理论,然后从双剪强度理论到统一强度理论(俞茂宏1991),强度理论的这三次进展可以用偏平面的极限面的形状变化表述,如图5.20所示。
图5.20 强度理论的发展:从单剪到三剪到双剪到统一
2008年,钱七虎先生在同济大学孙钧先生讲座中指出:“单剪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为双剪理论,而双剪理论进一步发展为统一强度理论。单剪、双剪理论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其他破坏准则都是统一强度理论的特例或线性逼近。因此可以说,统一强度理论在强度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突出的贡献。”图5.20中的极限面的内边界即为单剪理论,外边界为双剪理论,统一强度理论覆盖了从内边界到外边界的所有区域,因此具有更基本的理论意义。统一强度理论是Drucker公设关于屈服面外凸性的具体化和系统化,是1951年提出Drucker公设关于屈服面外凸性以来的一个重大进展。统一强度理论不仅包含了现有的各种强度理论(包括作者的双剪强度理论),即现有的各种强度理论均为统一强度理论的特例或线性逼近,而且可以产生出一系列新的可能有的强度理论。此外,它还可以发展出其他更广泛的理论和计算准则。这些将在以下各章中作进一步发展。
统一强度理论与各种现有的和可能有的强度理论之间的关系如图5.4所示。在图5.4中,以统一强度理论为中心,建立起各种强度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一个统一强度理论新体系。统一强度理论的意义如下:(www.xing528.com)
(1)将以往各种强度理论从只适用于某一类材料的单一强度理论发展为可以适合于众多类型材料的统一强度理论;
(2)统一强度理论是Drucker公设关于极限面外凸性的具体化,在Drucker公设与强度理论之间建立起完整的关系;
(3)统一强度理论的极限面覆盖了Drucker公设所要求的从内边界到外边界的全部区域。世界上没有其他准则可以覆盖全部区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