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赫密斯寺:拉达克竹巴派寺庙

赫密斯寺:拉达克竹巴派寺庙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赫密斯寺拉达克的赫密斯寺是晚期著名的竹巴派寺庙之一,闻名遐迩。赫密斯寺属于竹巴派顺序下的噶举派,达仓热巴是第一位到赫密斯寺的喇嘛,寺庙内部有其画像可以佐证。雪依宫殿,包括雪依寺一起,以及宫殿附近的土地隶属于竹巴派,位置处于列城南侧15公里的上游地区,是为了纪念大丹·南吉国王死去的父亲桑格·南吉而建立的,寺庙具体坐落在列城东面山丘上的列城—曼纳尔路旁。

赫密斯寺:拉达克竹巴派寺庙

(1)赫密斯寺(Hemis)

拉达克的赫密斯寺是晚期著名的竹巴派寺庙之一,闻名遐迩。寺庙位于印度河左岸,距离首府列城50公里处,海拔约3 800米,周围村落围绕。寺庙建造于17世纪,在拉达克国王桑格·南吉的邀请下,由达仑热巴(Stag-tshang Ras-pa)僧人修建,修建寺庙的意义是为了承认在朗达玛受到挫折后在复兴佛教过程中所做的贡献,除了赫密斯寺,达仑热巴还在切木瑞、安和塔石唝分别建立了寺庙。根据寺庙中的史料记载,赫密斯寺在1620年开始建立,1640年完工。建筑依山而建,一层接一层,很是壮观。

赫密斯寺由两侧是喇嘛住所的雄伟建筑构成,前部是玛尼石堆砌而成的壁岩和白色的佛塔(图5-75、图5-76),上部是有名的洞窟——郭昌巴洞窟,四周围绕着溪水山谷,环境幽静,唯美的花园充满了转经轮,另外有一个大的转经轮需要两个人才能启动,各种尺寸大小的灯在周围一直燃烧。寺庙入口有柱廊,柱子比较粗大,造型古朴,但是已经经过修复(图5-77)。大殿面朝东,是两层的回廊围绕,底层墙面描绘着人物壁画,墙面的壁画年代较新(图5-78)。大殿7×7开间,共有36柱。中间4根柱子高到顶层,因而有良好的采光。围绕大殿周边的梁柱换了新的,建筑也正在修复当中(图5-79)。赫密斯寺被称为孤独之地,其中一间大殿中有一座12米高、在20年前完成的莲花生大师像。赫密斯寺属于竹巴派顺序下的噶举派,达仓热巴(Stag-tshang Ras-pa)是第一位到赫密斯寺的喇嘛,寺庙内部有其画像可以佐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寺庙经过了改建加固,现在我们已不能准确区分原构件和后来添加的构建部分(图5-80)。寺庙有精致的木雕彩绘,纵长布置,从工艺大致可窥探出克什米尔风格的印记。分布在山坡下方的一座座小房子是农民的住宅,他们是赫密斯寺的佃农,为寺庙耕田种地、辛勤劳作,延续了西藏传统的庄园制(图5-81)。

图5-71 皮央寺大殿

图5-72 皮央寺内院

图5-73 皮央寺大殿内景

图5-74 皮央寺的壁画

图5-75 远观山顶上的赫密斯寺

图5-76 赫密斯寺建筑外观

图5-77 柱子雕饰

图5-78 赫密斯寺走廊的彩画

图5-79 赫密斯寺大殿及内部天花

走入赫密斯寺内院时,两座殿堂分别建于左右两侧,紧靠在一起。左手边的寺庙是宗康殿(Tshogs-Khang),也就是一个集会大厅;右手边是杜康殿。宗康殿在寺庙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宗康殿释迦牟尼佛像放在中间,在它后面还有一尊大佛像,另外,在神龛里还有一些镀银和镀金的佛像。已故僧人的住所位于宗康殿的顶层,大殿上层设有充当皇家住所的房间,用来接见皇室,另有多间僧房和保存其他寺庙珍宝的房间。相较而言,杜康殿的价值则略小,里面有一些17世纪的壁画和蒙着面纱的女神。第三座殿堂拉康殿被称为“老庙”,里面有一些精致的壁画以及密勒日巴佛像和度母佛像。

赫密斯寺是拉达克王国最重要的寺院这一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归功于它的财富,赫密斯寺的主要财产是土地,拉达克国王把大批量的庄园土地赐予了该寺庙,因此它成为拉达克甚至是整个西喜马拉雅地区最富足的寺庙;另一方面归功于它的节庆氛围,由于外国游客每年夏天要到赫密斯寺参加节庆而使得其名声大振。事实上,对拉达克人民来说,如果不参加这一年一度的节庆是不完整的。它在每年藏历五月的吉日举行,也就是6月末7月初的时候,允许游人观赏。这项特殊的法事活动因古怪的服装而闻名,无以计数的香客来自于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都是专程前来观看活动中独一无二的喇嘛舞蹈的。表演者先是穿着源自中国的锦缎和丝绸服装,成群进入院子准备各自的表演,接着戴着面具的人跳跃着进入场地,开始表演天使与恶魔的争斗,直到代表着天使战胜魔鬼信号响起表演才会结束。这项法事专用于那些可以召唤超自然能力的奇人,他们据说可以破除有害思想、赶走鬼神,来保护佛教教义,驱逐降临在这片场地上的各种不幸,可以说所做的贡献是相当大的。通常每年的庆典会以代表正义力量的莲花生大师的胜利而告终,颇具意义。寺院中还包含世上最大的,每十二年展开一次的唐卡(画在布料上的画)。每十二年中的猴年都要展示出这幅唐卡,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唐卡,高度超过三层楼高,上面画着莲花生的八种主要形象,画的周围有珍珠绣边作为装饰(这些珍珠并非画上去的)。它最近一次公开展示是在2004年。

图5-80 赫密斯寺建筑材料与构造

图5-81 赫密斯寺山脚下的庄园式民居

(2)雪依

雪依是伟大的文化遗产宝库,从7世纪岩石雕刻的犍陀罗风格的佛像,到17世纪雄伟庄严且风格独特的青铜镀金佛祖塑像,皆被保存于雪依建筑圈内。接近雪依宫殿的地方是大大小小700座左右的佛塔(图5-82),它们中很多佛塔的年代可以追溯到11世纪伟大的西藏翻译者和神圣学者仁钦桑布所属的时期。这些逝去的年代像哨兵一样栖息在山丘上的阳光中,见证了雪依成为拉达克第一首都的历史。雪依宫殿,包括雪依寺一起,以及宫殿附近的土地隶属于竹巴派,位置处于列城南侧15公里的上游地区,是为了纪念大丹·南吉国王死去的父亲桑格·南吉而建立的,寺庙具体坐落在列城东面山丘上的列城—曼纳尔(Leh-Manall)路旁。

雪依地处中心宝地,是早期南吉王国的首都。这座皇家宫殿和神殿建造于16世纪,与拉达克多数寺庙一样,雪依寺采用建在山顶的堡垒形式(图5-83~图5-87)。拉达克区域内体积最大的镀金铜质佛像同时也是第二大佛像释迦牟尼佛像便存放在雪依寺的杜康大殿内,佛像高达三层。宝石、谷物等不同的贡品供奉在佛像内,十六罗汉被分别展现在佛像两侧的墙壁上,一侧为八罗汉,目犍莲(Mandgalyana)和舍利弗(Sariputa)两大佛陀弟子的画像则被展现在后墙壁。在佛像周边的墙壁上绘制有形象各异的菩萨佛相,诸如释迦牟尼的信徒以及莲花生大师和宗喀巴大师的画像。另外一个空间较小且容易被忽视的殿堂内摆放着一尊阿弥陀佛像,它的对面是宗喀巴佛像,周围墙面上绘制着佛教人物的缩图。在《拉达克再发现》(Rediscovery of Ladakh)一书中提到:这座寺庙归于巴尔蒂(Balti)的妻子,她对宗教活动具有很大的兴趣。雪依宫殿位于印度河的一侧,由国王大丹·南吉(Deldan Namgyal)在1650年左右建造。

图5-82 雪依的塔群

(www.xing528.com)

图5-83 雪依寺位于山顶

图5-84 俯瞰雪依塔群和山下村落

图5-85 雪依皇宫

图5-86 雪依寺大殿与大门

图5-87 雪依寺的转经筒

这一建筑是由1842年殖民于多格拉族的皇家子孙居住的。建造在雪依宫殿的大量佛塔充分说明了多少年来皇族对宫殿建筑的极大兴趣,更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在修建成列城宫殿之后,雪依仍是皇族有名的住所,以至于有继承权的皇室依旧出生在那里。这座宫殿有着拉达克最大的南吉胜利佛塔,佛塔的顶部是用纯金做的。三层的宫殿有一个7.5米的规模很大的端坐着的释迦牟尼像,材料是由镀金和镀银且镶嵌有宝石的青铜以及黄铜制品做成的,在拉达克地域内的其他任何地方都不会有这样的雕像了。这座佛像是大丹国王为纪念他父亲所修建的,人们对其很感兴趣。寺庙上部的墙面因为烟灰长期的熏染而变得灰暗,下部墙面则绘制有佛教人物不同姿态的壁画,另有香希纳特(Shambhunath)壁画在释迦牟尼佛像附近。距离雪依宫殿大约400米的地方有许多石雕围绕,和大殿内部相似,这里也有一座正襟端坐的释迦牟尼坐佛像,各种雕刻鲜明的佛像分布在场地内。此处通风较好,萦绕着神秘的气氛。

(3)切木瑞寺

切木瑞寺距离列城萨克提村庄的南部大约有45公里(图5-88),关于寺庙的建造者和建造年代,在《拉达克再发现》(Rediscovery of Ladakh)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尽管许多包括达拉克历史的书籍说它是喇嘛达仓热巴在桑格·南吉的资助下建成的,但学者伯戴克(Petech)却认为它是在桑格·南吉死后建成的。”所以说,切木瑞寺的修建年代至今无从考证,确切的时间点仍需进一步研究,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该寺庙隶属于竹巴派(图5-89、图5-90)。其大殿杜康殿(图5-91)内绘制有达仓热巴佛像、释迦牟尼像及其两个信徒的佛像、东方不动佛以及曼陀罗图案的壁画等(图5-92~图5-97)。寺庙内其中一个殿堂内还有一些卡嘉帕(Ka-gya-pa)喇嘛像和其他佛像,一些西藏的文案和雕塑则被保存在另一个房间中。在寺庙的顶部,一座新的杜康殿已建造完成,其内部摆放着一尊额头上点缀着精致绿松石的仁波切佛像。

图5-88 切木瑞寺

图5-89 切木瑞寺入口大门

图5-90 切木瑞寺内院

图5-91 切木瑞寺杜康大殿

图5-92 切木瑞寺杜康大殿入口门廊和彩画

图5-93 切木瑞寺杜康大殿内部

图5-94 切木瑞寺杜康大殿内部壁画1

图5-95 切木瑞寺杜康大殿内部壁画2

图5-96 切木瑞寺杜康大殿内部佛像

图5-97 切木瑞寺杜康大殿柱头彩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