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研究寺庙时,着重探讨的主题就是晚期寺庙与早期建立在平地上的寺庙的不同之处。从寺庙建筑的本质上来说,这些佛教寺庙皆有一个核心,并且环绕着某一主体中心而修建,但是,两个时期的寺庙主体(图5-1)与其拥有其他各种功能的附属建筑间的关系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因此,为了对这种改变进行了解和探究,对拉达克所处的西喜马拉雅山区的寺庙展开适当的划分很有必要并且极具分析价值,在此划分中我们着重针对拉达克寺庙所属类型进行描述。
最早的一种类型可以说比较特殊,西喜马拉雅山区现在已经不存在这种形制,但是由于其罕见且有自身特点,所以还是将此种寺庙分门别类地列出来。此种寺庙布局是对称的、被围墙包围的复合体,这个特征与曼陀罗图案非常相像,曼陀罗图案的构成讲究四方对称,边界线明显不模糊。其典型实例是西藏的桑耶寺(图5-2),根据资料并经过多方面考证,桑耶寺是仅存的此类型寺庙。
第二种类型的寺庙与仁钦桑布大译师渊源深厚。这种类型在拉达克有寺庙实例——阿奇寺。该类型寺庙的朝向固定且仅存有一个。寺庙的入口、围墙、神坛和开敞的大门皆在寺庙这一朝向上,属于同一轴线。虽然建筑未能朝向四方,但是寺庙整体的布局仍然具有明显的曼陀罗特点,从设计上看构图完整。在这种寺庙类型中,僧舍和寺庙其他所有公共设施尚不构成寺庙的所属元素,因为它们基本修建在寺庙围墙外围的部分,而围墙是一个具体的媒介,用来区分纯粹的寺庙所属区域以及其他的附属区域。
图5-1 拉达克沿印度河谷主要寺庙位置图
(www.xing528.com)
图5-2 鸟瞰西藏桑耶寺
到了晚期,寺庙的整个建筑体系是由僧舍、附属建筑设施以及佛寺混合在一起共同组建起来的。第三种类型在西喜马拉雅地区也不存在,它是以对称的方式,在建筑群围绕的寺庙内庭院中心位置修建佛寺。第四种类型在拉达克则比较常见。该类型寺庙的组织机构是由一组散布在山坡处以及山顶处的建筑构成整体序列,建筑布局极不规则,更无对称可言,僧舍庙宇和其余附属建筑交汇成组团。另外,寺庙的建筑特点和选址场地基本决定于地形地貌而非其个别的象征意义。这一类型的寺庙复合建筑体系所占空间较大,尺度较宽,成片出现在山上,可以起到良好的防御作用(图5-3)。
图5-3 切木瑞寺布局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