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拉达克城市及周围民居

拉达克城市及周围民居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房屋一般有两层,第一层主要用于饲养动物,包括犏牛和奶牛,以及绵羊和山羊,有单独的入口。当地的居民经常在一起讨论各个屋主举行宗教仪式所邀请的僧侣的数量。列城周围的民居多数是一层的平房建筑抑或是二三层的小楼,皆是平屋顶,与藏式民居的风格极为相似。这种平屋顶的民居风格形式距今至少有一千年左右的光景。由此可推测吐蕃历史时期列城周围的民居建筑样式。

拉达克城市及周围民居

在拉达克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西部的佛教徒家庭的特殊传统——房屋作为家庭财产通常是传给长子的,即使是在父亲去世之前也是如此。拉达克还有一个古老的传统,这个传统明显源于佛教,即把家中较为年轻的儿子送到寺院去当僧侣,并期望他们将来能够成为神职人员,这样就可以让长子来继承一份完整的财产。这个传统在过去被完整地执行着,因为这是基于封建时代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现实的。

拉达克地区地形复杂,当地可以耕种的土地十分有限,并且很难被扩大。该地区不仅降水量少,灌溉主要依赖于融化的雪水,而且山多且陡峭,任何可以利用的平地在过去都被开垦了。在自然条件如此受制约的情况下,不再细分土地的继承方式被认为是最成功和实际的解决方法。被剥夺了继承权的次子们为了生活进入寺院成为僧侣,次子们在寺院的生活支出由长子来承担,但这仅仅是家族花销的很小一部分。 这个传统保证了一个家族可以只拥有一栋房子作为祖传的财产和整个家族的标志。长子在过去通常会留长发,同时承担着结婚和繁育后代的责任。如此,很大比例的男性人口都是独身,在一夫多妻制的地区这是非常独特的。

在拉达克,一个家族的掌权者迎娶了一整个家庭的姐妹的现象是十分常见的。尼姑庵并没有发展到很高的水平,所以只有很少部分的女性去当尼姑,而在一夫多妻的系统中仍有很多的未婚女性。在拉合尔的民居,建筑规模更大一些,因为整个家族包括已婚的儿子们,一起住在祖宅里,不像在斯必提,所有的次子都过着僧侣的生活。

当地的民居通常是有围墙的(图3-14、图3-15),围墙的内部包括房屋和一些由有水槽的低矮的石墙分隔的牛棚。房屋一般有两层,第一层主要用于饲养动物,包括犏牛和奶牛,以及绵羊和山羊,有单独的入口。厕所也布置在一层,厕所下有凹槽,可以将人畜的粪便排入田野中。

二层是家庭生活空间,它通过单独的楼梯和地面连接(图3-16、图3-17),同时也可以从内部到达一层的饲养动物区。在一层最重要的生活空间就是厨房(图3-18),一般会有木质的碗柜,装满了古老而传统的餐具(图3-19),这些物品一代又一代地传了下来。每天都使用的搪瓷和塑料餐具是拉达克家庭所熟悉的,它们来自于列城普通的集市。传统拉达克式样的坐椅和低矮的桌子沿墙而放,人们常坐在椅子上品尝自酿的青稞酒。二层有家庭休息室、卧室、祈祷室、客房和储藏间(图3-20)。祈祷室布置释迦牟尼像和一些唐卡画,是用于各种家庭庆祝活动的地方。储藏间用于堆放杂物(包括用麻袋装的粮食、干肉和水果)。

厕所只是简单的在地板上的一个方形凹坑蹲厕,粪便被定期清除并用做田间的肥料。

图3-14 拉达克民居1

图3-15 拉达克民居2

图3-16 室外楼梯直接通往二层

图3-17 室内通向屋顶晒台的楼梯

图3-18 住宅底层的厨房与灶台

图3-19 厨房里的碗柜

图3-20 二层家庭起居室

图3-21 玛卓民居的屋顶晒台

拉达克的民居屋顶是平的,可以用来堆放晒干的杜松灌木供冬天使用,同时也可以用于晾晒衣服、食物、动物的毛皮和晒太阳(图3-21)。实际上,当地人建造平顶的原因是没有合适的建筑材料(如石板、木板或者地砖)能够形成一个覆盖的屋顶,而平顶则可以简单地用泥浆覆盖。

在冬天,平顶的功能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积雪堆满了房顶,屋顶下的一层就成了可以温暖身体和晒干食物、毛皮的空间。但是屋顶上的积雪每天都要铲除,因为椽子不能承受过重的负荷。因此,当积雪在屋外的周边地区堆积得很厚的时候,屋顶仍然能幸免于难。

严寒的冬天和令人愉悦的夏天在这个区域的温度有很大的差别,在冬天气温低至-30℃,夏天气温高至35℃,这种变化对于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冬天,家族中所有的牛群都从草场回圈,为避开风雪必须让牛群待在室内,所以房屋第一层用于圈养牲畜和储藏饲料,这在拉达克是很普遍的。一层外的户外空间不仅可以让家畜在冬天享受到阳光,还可以让它们在夏天待在草丛中。一层和上层的功能分区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它可以让房屋的主人方便地照看他们的动物,内部的楼梯使得上下的交通活动十分便捷。其次,一层动物身体散发的热量在冬天可以提高房屋的温度。冬天当室外所有的生命都进入休眠的时候,牛群便进入了室内和主人生活在一起。更特别的是青稞酒就堆放在厨房的旁边,而酿制青稞酒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使冬天的房屋变得温暖。

房屋内墙使用的材料是碎石和泥土砂浆,表面抹的是泥灰。地下室部分作为马厩和储存燃料的储藏室,储藏室的上部是冬季厨房,用来存储食物。室内有楼梯可以通向厨房,这样在冬天也能轻易获得水果、肉类和存储在麻袋里的大麦。(www.xing528.com)

供人居住的第一层,有家庭休息室,还有祈祷室和小的祭坛,用于私人祈祷。祈祷室(即经堂)是一个大厅,一般尺寸在8.8米×5.5米左右,具有重要的宗教功能。当寺庙的僧侣被邀请举行多天的诵经时,这里也是供僧侣们吃饭的地方。在信奉佛教的家庭里祭坛的尺寸根据家族的财富和地位有明确的规定,因为举行宗教仪式非常昂贵,同时也和僧侣的人数还有举行的天数有关。当地的居民经常在一起讨论各个屋主举行宗教仪式所邀请的僧侣的数量。

由于坚持使用天然的、几乎未经改造的建筑材料,藏式建筑早已获得了“生态学建筑”的美誉。石头、泥土、黏土木材(图3-22、图3-23)便可基本满足藏式传统建筑的修建之需,做出耐用的构件,足以应对种种气候环境。石头地基,以土坯密砌并充填结实的墙壁,既厚又高,各种木构件实用而易加工,窗子小到绝不会有损墙壁的坚固,天花板宜于隔热保温(图3-24)。梯形外观兼之建筑材料质朴自然的暖色(白、米黄、褐色、栗色、绛红、黑色)与周围环境极为谐调(图3-25),建筑与环境之间无论从审美还是从技术上都相得益彰。

列城周围的民居多数是一层的平房建筑抑或是二三层的小楼,皆是平屋顶,与藏式民居的风格极为相似(图3-26~图3-28)。这种平屋顶的民居风格形式距今至少有一千年左右的光景。史料有记载,诸如在《旧唐书·吐蕃传》中写道:“其国都城号为逻些城,屋皆平头,高至数十尺。”另外,《新唐书·吐蕃传》中亦称:“屋皆平上,高至数丈。”由此可推测吐蕃历史时期列城周围的民居建筑样式。

图3-22 玛卓的木匠在加工木材

图3-23 木工工具

图3-24 拉达克民居室内

图3-25 拉达克新建民居外观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走访了很多村落,诸如玛卓寺下的民居、斯托克宫殿周边的民居以及列城王宫下的民居群。这些建筑多在寺庙的山下平地上修建,依附于寺庙或者王宫。平面形制为方形、矩形或是L形,南向开门,层高2.2~2.4米。在二至三层的建筑中,一层作为杂物间使用,无窗扇开启。二层则普遍建有起居室、卧室、贮藏室、经堂等,起居室多为方形,所占面积较大,通常用做接待客人和生活生产,以2米×2米的柱网为一个单元结构,形成4米×4米的平面布局。当地居民的起居室,采用的是厨客一体(图3-29)的藏式民居模式,内部的家具沿着墙面布置,能够有效利用空间,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起居室布有茶桌、藏柜(图3-30)、灶神、卡垫床、坐椅等家具,橱柜里摆有各种锅碗勺羹、大大小小的盘子等厨具用品,总体来说体量不大但用途较多。起居室两侧房间作为贮藏间,面积比较小,室内的彩绘装饰单调。起居室的右侧靠墙处是楼梯间,通往各个房间以及上下楼层。第三层也就是顶层(多数民居建三层)分成晒台和平顶两大部分,晒台在前,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休息劳作以及晾晒农作物的场所。

民居建筑外围设有庭院,院落的墙体材料可用夯土或者土坯砖甚至是柴薪叠砌而成。起居室、贮藏室、厨房、内庭院和杂物间等功能关系都处理得比较合理。外墙窗扇风格普遍整齐统一,在视觉上给人以明显的秩序感,室内的装饰也较为统一。具有藏传佛教典型意义的图案沿袭了民居建筑一贯的规律特点,即对称、连续、方圆组合的构图形式规范而有序。可以说,宗教模式的传承搭建了艺术装饰的规律框架。对此,著名西方美学家贡布里希对这种艺术上的秩序感有所阐释,大致意思是:“从心理学上出发,规律的这种表现模式是人体大脑的产物,它有控制能力……正是在自然界中的混乱与这种秩序间的鲜明对比唤醒了我们的感知度。”因此,列城民居的艺术装饰形式与居民的心理需求联系紧密。

图3-26 俯瞰列城居民区

图3-27 玛卓寺下民居外观

图3-28 列城宫殿下的民居外观

图3-29 厨客一体

图3-30 玛卓寺下民居内橱柜茶座

从建筑材料上来考量列城民居,一般采用石木结构,石砌墙体中碎石与方石层层叠压,其中的缝隙用泥来填实。列城民居墙体所用的材料其实种类很多,没有固定的某一类,譬如有些建筑墙体上部分是土墙,下部分则用石堆砌成;有些建筑墙体采用土坯砖材料;而大多数墙体结构是土坯砖在上,夯土在中,石砌材质在底部,土、石、砖结合使用。从外观上看墙体上部有收分,但是内部实则垂直。其建筑构造也有特别之处:梁柱分开间接连接,柱头上方放置短斗,长斗压在短斗上,梁又压在长斗上,两梁端部连接在长斗上,檩条设于梁上,最后以木棍铺设于檩条上,屋顶用黏土夯实。四周墙面另砌有女儿墙,女儿墙的做法是先砌短木,再铺设长木。经幡一般插在屋顶四角处位置建成的墙垛上。土坯墙厚通常为40~50厘米不等,毛石墙厚在50~80厘米之间。各种材料结合在一起,成为十字结构紧密咬合,使得民居墙体坚固,室内冬暖夏凉,可以适应列城的高原气候,并且有良好的抗震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